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写完作业,生父将10岁女儿打死?成人的戾气,何必撒到孩子身上

(2020-05-15 23:41:45)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s://p4.itc.cn/images01/20200515/ba0e747cb6b845d3a43b4282c53ae6a9.jpeg

刚刚,看到一篇“生父将10岁女儿打死”的案例,起因是“孩子作业没写完”。

事情发生在2019年6月,父亲认为10岁的女儿“没有写完作业还撒谎顶撞家长”,用蓝色的塑料跳绳把女儿打成重伤,送医不治,不幸身亡。

如今二审判决,已经把这位父亲判处了有期徒刑15年。

后有记者采访中谈及,这个10岁的孩子,在老师和邻居的眼中都是公认的成绩优异的乖孩子;而这位父亲却是对孩子要求近乎苛刻,又时常公然家暴妻女的偏执型男子。

http://p5.itc.cn/images01/20200515/64865e87bad24df6a0f1614ed49bc95f.jpeg

瞠目结舌的看完这则案例,不由一声唏嘘,为那名未成年的孩子,如此的无辜又可怜。

现在随着网络化,越来越多类似的案例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生活所迫,成人每天所承受的压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把自己的压力变成一种戾气,最终撒到孩子身上,还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前两天,我们家前楼的邻居打孩子,我听到孩子的妈妈在嘶吼:“你说说你对不对得起我?我起早贪黑,拼命工作,用力赚钱,不就是为了给你一个很好的生活吗?你呢?天天玩游戏,玩、玩、玩……”

仿佛是很多家长的心声,父母为了孩子在不断地努力拼搏,孩子却一派天真的嬉戏玩耍,丝毫不把学习当回事儿。

可是,孩子真的是这样“没心没肺”吗?还是父母用错了方式方法呢?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515/503497be687d40e3a43ebfd0304c70a6.jpeg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

而父母是在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成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

就像《爸爸在哪儿》的歌词一样:这是第一次当你的老爸,我们的心情都有点复杂;你拼命发芽我白了头发,一起写下一撇一捺……

是的啊,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当家长。我们见过很多专业技能的培训班,用以培训专业的人才,执证上岗。却独独没有见过“父母上岗证”,似乎婚姻就是纽带,结了婚的下一步就是要孩子,然后代代传承而已。

所以,初为人父母,多是经验不足,在摸索中跌打前进。

孩子不是完美的,同样,每个父母都不是完美的。大家都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自己,逐渐去学会如何教育孩子和如何接受教育,以及如何相亲相爱在一起。

http://p8.itc.cn/images01/20200515/e731d81ff0ef4a1c92c462441dc288a4.jpeg

有一样几乎所有家长都会犯的错误,就是发脾气。

也许有的父母会很委屈:并非是自己对孩子的吹毛求疵,也并非是自身工作的压力,而仅仅就事论事,孩子贪玩不学习、孩子不努力,孩子不上进,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是的啊,不惹父母生气的孩子,又有几个呢?哪个孩子不是在不断地挑战父母权威中,试探着父母的底线,酝酿着自身的自由空间大一些、再大一些呢?

亲子间矛盾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孩子天性爱玩,父母总想让孩子好好学,不要走弯路……

于是,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生气,孩子无所谓;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渐渐地,许多父母不由自主的陷入一种思想怪圈儿,也是代代相传的“貌似最有用的方法”: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反正老祖宗都说了,“棍棒出孝子”。

实际上也许是父母的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515/9e6b09b08b774d0cb60d881489129956.jpeg

哪个孩子刚生下来不是小天使般的可爱呢?

那个时候即便是他天天哭闹、喜怒无常,还动辄拉尿一身,需要父母24小时的特护。往往一个小孩子,能够把一家大人忙的团团转。

可是那个时候,父母会过多的责骂孩子吗?

不会!父母多是怀着激动的心情,一点一滴的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四处宣扬孩子的进步,毫不吝啬对孩子的夸奖!

http://p3.itc.cn/images01/20200515/1cf28668f42642c2abf255213892f934.jpeg

那个时候的父母,在孩子心中也是天使一般的存在啊!

是他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可以肆意撒娇的对象。所以,他才会把自己所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一览无余的展现在父母面前。

可是,父母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开始对他们的某些行为苛责,甚至还会无端对他们发火……

孩子开始惴惴不安,企图掩盖自己的真实;然而毕竟“道行尚浅”,欲盖弥彰的做法更引发父母的怒火:喝,你居然还会撒谎了!

来自父母的表扬渐渐少了、批评渐渐多了;笑容渐渐少了,眉头倒是越皱越多了……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对父母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自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515/1bb5607ec4904cf1927bbec26e18c7a8.jpeg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

而面对问题时,父母的态度以及沟通的技巧,才决定孩子的未来究竟会如何。

“以情理教育”,往往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首先父母要明白,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非自己的附庸。真正懂得了这一点,才会把亲子关系营造的很好。

其次,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自由和爱。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而不要把自己搞的高高在上。

再者,父母应该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因为每份成长都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应该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但要保留在关键时刻帮孩子一下,拉孩子一把的敏锐度。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515/51eaeb7d4b524446959e1287983276b9.jpeg

就像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上述那位父亲作出的终审判决所说:

法院认为,为人之父,望女成才,殷切希望,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忽视儿女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把个人的压力和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则是愚蠢的和可恶的。

法院认为,在本案中,被告(父亲)对本已十分优秀的女儿在学习、言行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且经常诉诸暴力,且有学校老师多人为证。

因此,虽然生父没有置孩子于死地的直接故意,但其对幼童持续使用暴力,对可能造成的后果应当是明知的、放任的,应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愿所有把孩子当做自己私有财产的父母引以为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