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沫沫的静好岁月
沫沫的静好岁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7,908
  • 关注人气:1,7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见到妈妈就爱撒娇?这是天性使然的孺慕情深,别伤害宝宝的爱

(2019-09-23 12:23:11)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3/599c3e68e7c14e5ba31dc5a09ff39d65.jpeg

每天晚上,小宝都要给他在外地的爸爸用语音说一句“晚安,爸爸!我爱你哦”,才会睡觉。

昨天晚上我听着他稚嫩又甜甜的童音,忍不住对小宝说:“要是妈妈去外地出差了,你也要天天和妈妈说晚安哦!”

结果小宝很诧异的追问我:“妈妈,你说什么?”

我又重复了一遍之后,小宝忽然哽咽着搂着我的脖子说:“可是妈妈,你不在我身边,我会很孤单的,也会睡不着的啊!”

啊?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精啊,紧紧的抓住了妈妈的心,不是吗?

而他,还在我怀里不断的抽噎着:“妈妈,你要是不在我身边,我会想你的,很想很想很想!”

最后,在我紧紧的抱着他,并且不断重复并保证,绝对不会单独外出,走哪儿都把他带到哪儿,才算安抚住小宝。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3/2048c77adcc9402dbb8fdf0da8a667a7.jpeg

据姥姥描述:

没有和妈妈在一起的小宝,就像个小大人一般,可以愉快的和小朋友们玩、愉快的和自己的玩具玩、愉快的和姥姥姥爷玩……压根儿不用格外操心。

和妈妈在一起的小宝,简直就是一个妥妥的“妈宝男”:路也不会走了——要妈妈抱抱;也不和小伙伴玩了——只粘着妈妈玩;人也变得娇气了很多——磕着碰着一点点就会哭个没完没了不说;就是自己一不留神儿跌倒了一下下,平日里就是压根儿没事一般的,只要和妈妈在一起,也会趴在那里一边哭、一边等着妈妈扶起来。

所以,宝宝就不能总是和妈妈在一起,否则总是不能独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3/af0905f3464d476aa9e4a1be6c2fee30.jpeg

姥姥这种说法,得到了许多同样帮助下一代照顾孩子的阿姨、叔叔的纷纷认同。

的确有很多孩子都会有这种情况,也就是俗话说的“撒娘娇”、“见娘愁”。孩子在妈妈面前为什么会特别的“娇气”?

这与宝宝的孺幕天性是分不开的哦!

1、宝宝天生依赖妈妈

宝宝看见妈妈,就忍不住的想要和妈妈撒撒娇,亲一亲、闹一闹,把自己对妈妈的爱毫不犹豫的全部释放出来。

这是因为宝宝天生最依赖的人就是妈妈,他喜欢妈妈的味道,喜欢妈妈的微笑,喜欢和妈妈一起玩。其实孩子非常懂得察言观色,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判断,妈妈是孩子心里最信任的人,他知道妈妈是会随时保护他、疼爱他的,是最为无条件爱他的人,所以他也会利用这一点跟妈妈撒撒娇,挡都挡不住的天性使然。

2、吸引妈妈的关注

有的宝宝跟妈妈撒娇,只是为了吸引妈妈的关注。

妈妈会可能因为工作或其它原因,对宝宝的关注不够,有时候甚至陪在孩子身边却在干别的事情,这时候,孩子就会想要做出一些举动,来吸引妈妈的关注。

3、缺乏安全感

孩子需要通过妈妈的陪伴来建立“首要幸福感”(首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完全确信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是明确地、毫无疑问地坚信爸爸妈妈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

当妈妈陪伴的时间很少时,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因此当见到妈妈时就会更加迫切地粘着妈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3/899eae92e8ac4279a43ddfe9e508efca.jpeg

【面对娇气的宝宝,妈妈要怎么办才好?】

专家表示,孩子喜欢在妈妈面前撒娇,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这表明孩子在渐渐长大,在实现“依恋分离”。

宝宝在婴儿时期开始形成对妈妈最初的依恋,妈妈通过对宝宝的爱抚、哺育、拥抱来满足宝宝的安全需要,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独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出现 “害怕”、“担忧”等情绪,当他们自己不能处理时,就会向最亲近的人求救,即表现为“粘妈妈”。

所以,妈妈大可不必因此而觉得宝宝会缺乏独立性,只要满足了宝宝的情感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娇气”并不会变成坏事。

1、宠爱而不溺爱

妈妈可以宠爱孩子,但绝不能溺爱。

一定要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及时为其立规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压根儿就不能做的;要让宝宝也明白的清清楚楚。

在不越线的基础上,宝宝撒撒娇又何妨?在越线的前提下,宝宝再撒娇,妈妈也要坚定哦,因为这样才是对宝宝更负责任。

2、经常给宝宝拥抱,满足他的必要需求

想要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有健全独立的人格,首先要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因此,妈妈一定要多陪伴宝宝,当宝宝表现出对妈妈的依恋时,不要吝啬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等于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如果父母对孩子百般迁就,反而对孩子成长不利。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3/5b06b014a62f446186b2844a5af4d23d.jpeg

3、帮宝宝树立自信心

妈妈应该经常给宝宝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成长中和独立摸索中,取得经验和成功,从而帮他们树立自信心。

当宝宝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就会得到无比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当宝宝有了足够的自信时,对妈妈的依赖就会逐渐减少。

同时,家长多多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多多赞美孩子的表现,都能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4、父母共同育儿

在很多家庭中,妈妈是育儿的主角,爸爸很少参与,或者爸爸只是扮演“黑脸”的角色。

这些情况会造成孩子对爸爸的疏远和对妈妈的过度依赖,也就很容易出现“撒娘娇”、“见娘愁”的状况。只依赖着妈妈,对于男孩的成长非常不利,出现不必要的性格缺失;而对于女孩来讲,也会出现安全感的缺失。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3/3a1918477e5e4f93abcbfa16e7f03854.jpeg

如果宝宝特别、特别的粘妈妈,简直要和妈妈寸步不离,分开一下下就会哭的不可收拾,而且压根儿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离开了妈妈还常常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惴惴然不知所措,那么妈妈可是要注意了啊!

这样的状态就是宝宝对妈妈单纯的依恋或者孺慕情深了,而是宝宝的安全感没有建立起来,遇到事情完全没有独立的能力。也许是家人尤其是妈妈保护的太紧太细所致,也许是家人没有让宝宝在成长中找到安全的依靠,需要根据各自家庭的情况做分析。

但不管怎样,妈妈都要开始尝试适当创造短期分离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适应分离。比如让孩子多和爸爸或其他家人共处,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妈妈的离开并不代表妈妈不爱宝宝了,而是因为工作等原因必须要离开一会儿,妈妈会很想念宝宝的。

宝宝的未来有无数的可能,但所有的可能在开启之前,都是要具备独立、自信的人格,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才好。

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