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汉书》有感四

(2023-03-18 14:36:06)
标签:

读书

杂谈

分类: 拙文

读《汉书》有感四

读《汉书》董仲舒传,深感董仲舒为人廉直,敢于谏言,且以身作则。他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的社会依然适用,足以说明,他讲的是人类社会的大道理。

比如,他禀报汉武帝要对官员有更严格的要求,不能与民争利。他说道: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指明了官员既然受了大利,有了一个高薪俸禄就不应该又取小利,在与民争利,百姓能听之任之吗?

再比如,他提出:吏亡奸邪,民亡盗贼。”当官的要是不奸邪,民间就没有盗贼。今天我们总是听到、看到、感受到食品安全、网络欺诈、假货泛滥、买空卖空,却没人思考,会是有人思考却没人明说类似问题这么多年是怎么形成的。双轨制时权居高位的人士利用手中的权力倒卖物资指标就捞足了第一桶金,民间都知道,百姓只是以自己的方式捞取钱财,久而久之,问题多多。良知是从官员身上首先败坏的,腐败人员清单足以证明。

再比如,他谈到善与恶时这样说:“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平时积小善和小恶不显。“夫善恶之相从,如景乡之应形声也。”善或恶的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好像影子跟随着人形,回响跟随着声音。他告知人们虽然平时看不出来,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到时准到。

再比如,在谈到贫富时讲到: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穷急愁苦而不上救,则民不乐生;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他在说富人奢侈浪费,穷人穷急愁苦;穷人穷急愁苦而处在上位的人却不救济,就会民不聊生;民不聊生,百姓就会连死都不怕,又怎会害怕犯罪!还谈到:“尔好谊,则民乡仁而俗善;尔好利,则民好邪而俗败。”是在说做官的人心向仁义,人民自然就爱好仁义,风俗也就善良;做官的人好利,人民也就不正直,风俗就会败坏。

总之,我理解,董仲舒在强调官员是社会的榜样,有什么样的官员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看今天的社会,我诚然信服董仲舒的社会学理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