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天津老城民居院落
今天中午朋友聚会,安排在鼓楼西边的台湾宝月楼菜馆。我有点儿烧包儿,早早就到了,一会儿要在鼓楼西边遛遛古玩市场,现在就到东边走走看看。
向东没走几步看到一个院落,牌匾上写着“天津老城博物馆”,咦,还有这个,能遛博物馆,不遛商业街,走,进去看看。我正往里走,被保安拦住去路,让我到旁边屋里去买票,我到卖票那屋里看到售票方式,五元一张,且60岁以上用身份证或老年证免费取票,我便用身份证取了一张票,然后进入博物馆参观。
这座博物馆是一座古老的民居院落,它能是谁的宅院呢?正在疑问时,看到了文字介绍,原来是徐朴庵的旧宅。徐朴庵何许人也?原来他是清朝末年英商麦加利银行第一任买办,这座宅院就是徐朴庵在天津的故居。该宅院清朝末年始建,民国初年完工,属于天津老城现有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近代民居三进四合套院建筑。天津老城里百姓称这里为“徐家大院”。
徐家大院是一幢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这座建筑很有特色,采用中国北方建筑传统样式,青砖墙体、青瓦屋顶和硬山顶樑。据说这是天津市里(作者注,不包括杨柳青石家大院)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四合院的建筑,至今在建筑学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当我走进正房的大门,被这里的陈设所吸引,站立良久,勾起我童年的回忆。一进门正中摆放一张八仙桌子,桌子两边摆放两把太师椅,八仙做后边架着一个条案,条案上摆放着明清花瓶,条案上边的墙上挂着字画。这幅画面不由的让我追忆儿时家里的陈设,和这里摆放且有大同小异之妙。相同之处的是几件物件摆放的位置完全一样,而所不同的只有墙上的画作和条案上的花瓶,或许还有家具的材质。站在这里情不自禁地怀念起了我的爷爷奶奶,他俩在八仙桌两端一人一边坐在太师椅上,特别到了这个季节,也就是天冷的时候,不断地吆喝我们孙辈人出入关门,只要不关门爷爷就拿鸡毛掸子把敲打我们,当然,打在棉服上也不痛不痒,有时手里没有鸡毛掸子爷爷就用文明拐杖磕两下地板,只是以此提醒我们关门,不能把屋里的热气放出去。家里的这些陈设直到文革抄家都黯然消失殆尽。消失哪里去了?你要是文革时期过来的人,你一定懂得。
谁要以为这座宅院从清末保留至今,那就错了。这座建筑是2000年按照原有的样式重建的,于2004年在天津建卫600周年时作为老城博物馆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