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山之旅

(2009-05-18 22:31: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旅游

    雪宝顶,5588米,登顶归来。

    这是四川北部的一座雪山,岷山山脉的主峰。岷江之水便自这山脉中流出,沿途看到源头的立碑,想起淌过成都的岷江支流,倍感亲切,更有了主场作战的豪情。

http://185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29/121ff752488g215.jpg

从4200米大本营到4700米突击营

    回京后被问及个人感受,最直观的一句回应:平原上氧气真多!http://183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29/121ff72447cg214.jpg

下撤,氧气真多啊!

    众所周知,登高山的拦路虎是高原反应,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氧气不足。在4700米的突击营地,氧含量接近平地的六成,头痛、耳鸣、发热、心率过百次,活动能力大受限制,再加上负十度的气温,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上雪鞋和安全帽,提裤子也需要喘喘气。之前有过评估,在这种高度,每攀爬一米相当于低海拔的三米。另一项因血氧含量过低引起的高原反应是反应减慢和健忘。我的抓绒帽、防晒霜就莫名遗失了,明明记得抓在手里带进帐篷,怎么就没了呢?回到北京整理物品竟然又从登山包里冒了出来。

    这种记忆的缺失或许正是登山上瘾的原因之一。Charles说,下山后的快乐超越了登山过程中的痛苦,所以我们会去挑战下一座山。与其说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我想不如说是“忘了伤疤忘了痛”,登顶过程的艰难因为高海拔的健忘而模糊了,记住的更多是快乐,从出发前的训练、到大本营的准备,再到回营后的庆祝。

    出发前的一月里,进行着充分的体力和精神准备:登山训练在中高层中开展得如火如荼。爬楼上班、多次爬香山、穿越樱桃沟和云蒙山;学习高海拔知识、登山技巧,对于各种高海拔病、高原反应也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大本营的那几日里,好吃好喝;晴天时涂上防晒霜后,集体懒洋洋地暴露在强紫外线下晒太阳;变天后顶着大雪和冰粒,打开头灯穿梭于会客厅和休息帐篷之间;夜里更是倾听着山谷里小溪流淌声入睡,很是闲情。

    登顶后撤到海拔3400米的小村里,蹲在小黑屋里吃的那碗鸡蛋面,真是异常香辣。当晚在九寨天堂,在酒吧里喝着啤酒,听王勇峰队长放声高唱,蒙古族人征服大山的豪情和喜悦,连带那粗矿的歌声久久不能忘怀。

    而这登顶的过程?真的模糊了。只留下“100米大岩壁”、“300米大冰坡”、“1300米绳索”,成为支持雪宝顶西壁技术难度的名词和数据。当被同事们诧异地问起“你真的登顶了,不是被抬上去的吧”,我也回想不起登顶过程的质感,唯有照片,证明曾经发生了这么一个事件。

 http://184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12/121ff65b4b0g215.jpg

九寨天堂:王勇峰队长的豪情

http://184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12/121ff6576ebg213.jpg

大本营,下雪了

http://182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12/121ff6303c3g214.jpg

搜狐登山队全家福

http://183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12/121ff6323e4g214.jpg

攀岩训练

    登山不只在于登顶。放下日常的工作生活,加入搜狐登山队,雪山之旅的全过程有着更丰富的体验。

    这是一次自我挑战之旅。海拔5588米,是一个陌生又刺激的数字。体力上的困难还不是最担忧的。面对未体验过的高度,呼吸都变得陌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会出现怎样的反应。进驻大本营第一天两碗羊肉面下肚后强烈的呕吐,就是一个下马威;刘欢之前的脑水肿案例,时刻警示着我们不得放肆。遵照Charles的教导,一丝不苟做好自我管理,注意每一个细节,强调保暖和运动节奏,以换取登山的成功。登山过程中因传统线路失效,临时更改的线路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经验,更是对我们这种菜鸟的胆量和毅力的挑战。

    这是一次拥抱自然之旅。离开了现代文明,徒步而行。随着海拔的提高,气温逐渐降低,氧气逐感稀薄。郁郁葱葱的草坪和树林,开始换作陡峭的岩壁与悬冰。站在山坡上,凛冽厚重的风呼啸而过。进驻人迹罕至的山谷,搭上帐篷,大雪纷飞,四面环山层层叠叠巍峨耸立,顿感天地间人的渺小。抬头,苍鹰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鲜活的彩色与都市的灰蒙蒙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再有自来水天然气,化雪煮汤,溪水洗脸,小心翼翼处置塑料垃圾,而大小便则可随意放肆(^_^),与自然达成新的和谐。下山途中,见山顶雪水融化汇聚,形成瀑布形成溪流,越来越磅礴,奔向平原,去灌溉农田养育百姓。地球上水的往复循环,终于被我看完整了。

    这是一次团队协作之旅。相对阿尔卑斯登山法,我们所采用的喜马拉雅登山法是一次集体作战。人多力量大,人多信心足。怀念大本营炊事的可口饭菜,怀念教练组的指导和探路,怀念会客厅里的笑谈以及测试雪氧含量这唯一一个娱乐活动,怀念国领导骑马和雨萌牵马的深情剪影。感谢莉莉支援的登山杖,感谢陆明的打劫帽,感谢鑫智的雪镜,感谢赵牧老师的鼓励。登山队的每一个人,都被更多队员的精神和物资所围绕。另,也感谢于涛教会我扎金花,以及在此活动中奉上1500元现金的若干人等,在此不一一鸣谢 :)。

 http://182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12/121ff65dd19g215.jpg

大本营:蓝天白云,偶有苍鹰出没

http://183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12/121ff659f7dg213.jpg

涂防晒霜是日常必备功课

http://184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12/121ff659b64g213.jpg

慵懒地晒太阳

http://181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12/121ff65be84g215.jpg

攀岩训练前热身运动

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2009/5/18/19/12/121ff65b082g215.jpg

大本营,下雪了

    孩童时家里有一本挂历,是阿尔卑斯雪山的美景。蜿蜒婀娜一片洁白,山间散落着若干的小屋,房顶上压着厚厚的积雪,宁静柔和。这景色印入心中,便是我此生必要去亲身体验的一心结。Charles说,一百年前英国贵族开始了瑞士登山,大小山都登遍了,所以瑞士的山出名。四川的雪山比阿尔卑斯山更俊美许多,只是还未经开发。往下搜狐登山队会尝试探索更多四川未被开发的山。

    雪山之旅,竟让我的儿时心结与故土之情,走到了一起。  

    更多照片见个人相册之登雪宝顶;雪宝顶介绍资料和登山行程请见搜狐登山队官方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纽约·随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