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智力的成因包括两部分:一半是先天因素,另一半是12岁前的后天培养。因此,除了在遗传上尽量避免先天的智力缺陷外,12岁是一个重要的节点。12岁儿童的智商已经接近成人的标准值,脑部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我们经常听到一些12岁神童的故事,例如印度一位名叫阿克里特·贾斯瓦尔的小男孩,年仅12岁就在印度旁遮普大学中攻读理学士的学位。据说7岁时智商已经高达162——比爱因斯坦还高一些。在今年国内的高考中,也有一位12岁的“神童”龚民,以639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在湖南,也有一位12岁的“女神童”邵东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在加拿大和中国有两位网络神童,凯斯·佩里斯是加拿大CYBERTEKS(网络技术)公司总裁,宋司宇是中国儿童网CIO(首席信息官),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只有12岁。
尽管我并不赞成孩子太早读大学,但上述事例证明了一点,高智商完全可以靠后天培养出来,而且越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智商潜力早点着手挖掘,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聪明。聪明的孩子学习起来会非常轻松,例如同样背一课书,或学同样的四则运算,智商高的儿童可能学1小时就知晓,但智商低的儿童则要3小时才懂。因此,让孩子早日变得更加聪明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不仅可以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轻松,而且发展也会比其他孩子要好。
但是,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切忌走极端,一般会有两个误区:其一、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其二、智力至上,剑走偏锋。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布鲁埃尔在由智利大学主办的“早期教育和大脑发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以往认为0岁到3岁之间是婴幼儿智能开发的最关键时期,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认为,过分开发3岁以下婴幼儿的智力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智利儿童神经学家阿曼达·塞斯佩德斯也指出,在没有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基础的情况下,一味给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是危险的。有很多家长轻信所谓“0岁-3岁教育黄金期”的说法,企图教给孩子一些完全不适合他们年龄的知识,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0-3岁是幼儿大脑以及各个感觉器官发育的黄金时期,对这一阶段幼儿的教育应以感官刺激为主,例如训练孩子的听力、视力、模仿能力、语言、动作协调能力等,应该让孩子在体验式的玩耍中轻松地学习。
对孩子早期的教育应该不仅止于智力的开发,情商、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非常重要。这些我会在下篇中跟大家探讨。
http://img.users.51.la/3833847.asp
http://www.998.com/active/images/blog_banner.jpg
http://img.tongji.linezing.com/1642803/tongji.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