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泛爱众之一:能者无私,人心所向
(2017-03-14 17:14:00)
标签:
健康精神分析情感文化心理 |
作者:马健文
泛爱众之一: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东汉末年,曹军进攻樊城。刘备撤退时,百姓扶老携幼、拖儿带女随刘备过江。刘备大哭道:“为我一人让百姓受苦,我还活着干什么呀!”部下有人劝他:“如今带着十几万百姓,日行十几里,这样几时才能到江陵?曹军到来,又怎样迎敌?不如暂且抛开百姓,先走为好。”刘备哭着说:“百姓是根本,我怎能抛弃他们?”百姓听后,都十分钦佩刘备的为人。
刘备以仁德著称,在历史上留下很多为世人称道的故事。也正因为他的为人,才使得关羽、张飞等贤才悍将甘愿为他效劳,帮助他成就霸业。可见,一个人的品德、为人处事决定了他在社会上的受认可程度。而一个人能形成良好的德行,是从小时候的教育开始。在《弟子规》的泛爱众篇里讲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 非貌高;”意思是说:“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都要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互助合作、不分你我,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仁德者众多,而刘备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位置,更重要是因为他成就一番常人难以达到的功业,而夸夸奇谈者只会贻笑大方。正如《弟子规》说道:“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意思就是说:“德行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他,是因为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泛爱众篇还道:“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意思就是说:“当有能力可以服务于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会欣赏赞美,而不是批评、嫉妒和诽谤。”正如文首刘备携民渡江的故事,如果他舍下百姓,也许能更好的保命。可是他并没有只顾自己的生死,而是尽自己之力保护民众,这样的态度才能让天下有识之士在他麾下安稳做事。
对孩子进行德行教育时,切勿进行简单的说教。可以结合古今人物的事迹讲故事寓教于乐,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实践优良行为,并予以肯定和及时强化。比如有位家长的孩子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一天他看到语文课代表欠作业了却没记自己的名字,结果其他欠作业同学被老师批评,而语文课代表逃过一劫。放学后他把这件事跟家长说,家长并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说:“我觉得你平时就做的很好,你自己从不欠作业,而且认真学好数学,自己做好其他人自然会服气你。而你的这位同学虽说是语文课代表,可他的做法却很难让人信服。”这位家长肯定了孩子“自己不欠作业”和“努力学好数学”的行为,并表示“这样才能让人信服”。从日常的小事中教导孩子“行高者,名自高”和“才大者,望自大”的道理。这番肯定让孩子觉得欣然接受,实则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值得家长们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