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只教育孩子够吗?

(2016-08-26 15:47:31)
标签:

杂谈

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精神心理科-心理咨询师 马健文

2015年3月30日,杭州和睦小学一名小学四年级的11岁女孩从7楼跳了下去,自杀身亡。据报道,该校的校长称,因为该女孩这几天的作业没做好,老师叫女孩的家长到学校把孩子领回家,这孩子想不开便做了傻事。

这些年来,类似的校园悲剧不断上演,校园自杀事件的低龄化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大家平时更多地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实际上,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隐患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究竟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意识?中小学心理安全教育,究竟教育谁?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据我所知,很多中小城市的学校并不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在某些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学校虽然会开设心理讲座或心理健康课程,但课程面向也较多针对学生,很少关注到家长和老师。但在我们心理工作者的眼中,一个孩子的心理问题一定由许许多多错误的教育方法日积月累而成

当一个孩子遇到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他会怎么办?他大概会求助于老师、家长。孩子的求助,如果屡次求助了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孩子就会无助,长辈也会慢慢对孩子失望。但问题是,老师家长真的都知道如何处理好么?

通常,青少年自杀的案例较多是源于两种情况:

1、由于无法面对某些挫折而产生的冲动自杀,比如学习问题、早恋问题、健康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此时孩子无精神问题,但存在心理问题;

2、在心理疾病的推动下导致的病态行为,比如青少年抑郁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等。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春季,正是心理疾病多发的季节。部分孩子正受到疾病的问题侵袭,可能以困倦懒惰、自暴自弃、成绩下降、情绪暴躁不安、行为反常、性格骤变等形式表现出来,若家长与老师全无心理健康的知识储备,那么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处理。懂点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对家长、老师非常重要。

光有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还不够,更重要的还是孩子怎么教的问题。这就涉及教育心理学,这对家长和老师更加重要。孩子教不好,通常是家长没有心理学。

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希望他积极、快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但怎么做能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却知之甚少。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通常是简单复制上一辈的,有时是道听途说,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可以说,孩子能教成怎样全靠运气。越做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工作,越觉得家长教育太重要了,所以我也在积极的开发和推广相应的课程。作为家长,太需要学习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如何倾听、如何沟通、如何引导孩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里面都是学问。家长们,接受过这方面教育么?

作为老师,都希望孩子容易管教,但是一个班里,总有些难教育的学生。常见的方式是给孩子制定规范,不服从就罚,再劝说,再不行就请家长。这样的简单模式对那些习惯失败、习惯否定的学生似乎作用不大。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用到底,只是错上加错。作为老师,我们还能做什么?如何与后进的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帮助孩子一起来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是一个好老师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老师们,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么?

对于孩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应该通过必要的心理健康课程,帮他们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教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以及告知他们可能遇到的生活、学习压力,遇到这些问题时应当怎么处理、向谁求助等等。当然,这个课程要真正发挥作用,其前提是学校、家庭都有维护孩子心理安全的意识,一起配合。可以这么说,心理安全教育,不仅要面对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这条教育心理的普及化道路,其前路漫漫,我也只能尽点微薄之力。(文:汕头市爱家心理咨询研究所马健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