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谨之三:好举止需要从小养成
(2016-08-16 15:45:34)
标签:
教育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咨询 |
解读者:马健文 微信公众号:psy-key
谨之三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在面试官们看来,一个对自己的仪态、行为都缺乏管理的人,很难对自己的工作保持高要求。可见,得体的行为举止,能让本来就有能力的人给人留下更卓越的印象。而不雅的行为举止,也会让他人降低对一个原本有能力者的评价。可是,一个人的仪态、行为举止并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刻意而为。很多细节会在举手投足间自然地展现出来,是从小到大日积月累的行为习惯所养成。正因如此,古人也非常注重从小规范青少年的仪态举止,《弟子规》说道:“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意思是说:“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抬头挺胸、精神饱满。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而为了从小养成做事细致、稳重的习惯,《弟子规》还教导青少年:“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意思是说:“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曾有一则网络视频拍下一位父亲和坐在他旁边五岁的儿子一起坐着抖脚的日常,父子俩一大一小,可抖脚的频率、动作却像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在引人爆笑的同时,不禁也引人对教育的深思。我建议青少年的家长们在要求孩子做到《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的同时,要先对照一下看自己是否做到,以身作则总比言语教育对孩子更具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