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健文
微信公众号:psy-key
视频链接:http://v.qq.com/page/t/v/6/t0192sdz1v6.html
最近,南京的一些爱好摄影的大学生组建的一个摄影团队在南京高校发起了“你好,陌生人”活动,活动要求参与者与陌生人亲吻,以表达彼此间的信任。有人甚至参加活动献出了初吻。这个活动获得不少大学生响应,但也引发很大争议。对此,你怎么看呢?
首先,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种活动本身有炒作的嫌疑。另一方面,陌生人的唾液交换也存在健康的隐患,可能导致某些传染病的传播,所以我并不提倡这种活动的大范围推广。
话说回来,这种实验性的尝试,作为我们心理学从业者是好奇的,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研究人类行为,特别是人际交往行为的机会。
从大学生们的积极响应来看,有许多心理层面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琢磨。我看了这段视频,大概参与的大学生有几个动机:1、一种新的尝试;2、自我突破;3、觉得有趣;4、凑热闹。
前面的三个动机,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并敢做敢为的时代特征,他们更少被社会的舆论和陈规旧制所束缚,甚至主动去打破和挑战一些观念,通俗点说就是更“不守规矩”,这为创新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在人员管理上带来一些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高校感到大学生越来越难管理,很多公司感到大学毕业生越来越难管的原因。
与此同时,这种当代大学生的这种看似独特、求新、敢为的精神追求,也具有从众的意味,当做的人多了,你不做就好像不合群。当大家都敢于突破自我,你过分保守,那就会遭遇到群体的压力。你争着去做大众渴望的、认为是酷的事情,那么就会得到某种认可和肯定,得到群体更多的接纳。所以也就有了很多“凑热闹”的人。
另一个有趣的部分是,我注意到男女亲吻之后会有彼此有些羞涩的感觉,好像一下子拉近了两性之间的距离,而且这种“拉近”隐含了性的意味,这种跨越式的人际交往方式,让我们一下子对对方有了更多的心理认同。同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情侣在发生性关系前后关系,两人的感情深度会产生微妙不同的原因。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从结果看来,几乎所有参与者都不后悔参加这次活动,这种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偶然中的必然。你想知道为什么吗?首先,表达后悔会伤害亲吻活动的对方,让对方感到被拒绝而伤心,所以一般人不会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其次,也是更有意思的一点,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这些人在参与这次活动之前,还难于决断“参加与不参加”两种选择的优劣。一旦参加之后,人会对自己做的决定更加偏爱或认同,特别当自己为此次活动主动付出了自己的吻(甚至是初吻)还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这就是他们参与活动支出的心理成本。如果感到后悔,相当于承认自己做了愚昧的决定,付出越多就显得自己越加愚昧,这与成人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了相互矛盾(没人能愿意接受自己是个傻帽吧)。所以哪怕尝试过后个体感觉并不太好,也会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重新建构出参与该活动的意义,说服自己这次尝试还不错,以使自己确信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有价值的。这也是精神分析学派所说的“合理化”的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