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生命时报》育儿版:讲完道理再道歉(2014.1.31)

(2014-02-09 13:13:04)
标签:

爱家心理

儿童

马健文

汕头

心理咨询

 

    北京读者郑先生问:儿子现在3岁多,正是顽皮的时候。他每次“犯错”时,我爱人要求马上道歉,觉得这样能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如今,孩子道歉的速度倒是挺快,可没过多久又犯同样的错,而且他道歉越来越流于形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到底该如何让孩子认错?

 

    广东省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答:相信许多新爸妈小时候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闯了祸,家长除了训斥,还会一遍一遍逼问“你说你错在哪儿了?”这给许多孩子内心留下阴影,因为他们的确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比如,大多数孩子不明白,在墙上画画跟在纸上画画有什么差别。

 

    基于这样的童年心理阴影,加上西方文化的传入、育儿观念的更新,如今的80后新爸妈多容易采取另一种教育方式:要求孩子先认错,养成一个有错认错的好习惯。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这样做可以让对错观念不是很强的孩子先从行为上知道要认错,敢于承认错误。但往往会导致孩子留下只要认错就能过关的错误认识,以致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我建议,孩子犯错后,家长还是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也就是讲完道理再道歉。孩子才会从中汲取教训,下次减少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如果孩子说不出来自己错在哪里,家长万不可以成人思维去揣测孩子的心理,认为孩子是明知故犯或者死扛着不认,因为幼儿的善恶、是非、对错观念的形成是需要时间和经历的。要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同时帮孩子找到解决错误的方法。另外,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

 

更详尽信息请查阅“人民网”: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14-01/31/content_138588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