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生命时报》发文——接受创伤,就是成长(2012.1.8)

(2013-01-08 16:34:15)
标签:

爱家

马健文

心理

生命时报

心理医生

作者:广东省心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爱家心理咨询中心技术总监 马健文

 

http://s6/mw690/5e4d8db5gd2c2e664a815&690


 

    洋洋是个初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善言辞,最近更是在日记里流露出厌世的意思。父母说,洋洋从小很活泼,但五年级时,老师因与家长之间有误会,便对他不好,甚至让全班孤立他,使他一个朋友都没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回忆,洋洋却一点也记不得。

 

  在心理学上,洋洋的情况叫“主动遗忘”。由于幼年经历太痛苦,只要想起来,就仿佛亲临过去。为避免痛苦感复现,他会将不愉快的经验刻意压抑在潜意识中,以免因想到这段记忆而焦虑、难过。其实,这段记忆并未被真正遗忘,如果把记忆比作储存在大脑里的文件夹,那么这段痛苦的记忆就像没有名字的文件夹,我们没有任何线索,不知道如何把它提取出来。但这种压抑的记忆常常在潜意识的世界里,通过我们难以知觉的形式影响生活。正如洋洋,五年级前后性格的巨大变化与这段记忆有很大的关系。

 

  我在咨询中所做的,就是陪他在意识的海洋里探索,直到这段记忆浮出海面。那时,洋洋会痛不欲生,但我会帮他读懂这段记忆对他心灵的影响。重新面对并接受心灵创伤,接纳不完美的往事,会让心灵得到成长,洋洋也会变回那个爱说爱笑的孩子。

 

更详尽内容请查阅“人民网”: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13-01/08/content_118185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