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汕头都市报》发表爱家第二期咨询师班学员魏燕的《少年派》影评(2013.1.4)

(2013-01-04 15:52:28)
标签:

爱家

心理

咨询

公益咨询师

魏燕

作者:魏燕

作者简介:爱家第二期公益咨询师班学员,人力资源培训师

    李安的《少年派》是一部反映人性在真实生活中追寻信仰归属、命运的意义,从而探索精神层面含义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叫“查理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历程。影片先以记录的方式,将少年派的生活背景以及信仰呈现在观众面前。再把海上漂流的生活用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讲述出来。

 

    第一个故事,有着“查理派克”陪伴的日子:凶猛、无法沟通的的老虎,让派时刻保持警惕,喂饱老虎是派的工作,才不会使他在日复一日中丧失生存的目标。从这一段中透射到现实社会关系中。同样每个人的生活总会一些危险或是不牢固的关系,商业伙伴、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甚至亲密关系,很多关系不可靠但是我们宁愿选择相信。关系都不是用来控制或战胜的,而是以真诚相处的。

 

    第二个故事,海难中的四个人(厨子、水手、母亲、派)因救生艇暂时获救,却因为生存互相残杀,只有派一个人活下来了。残酷、血腥、有悖道德。派在描述厨子时“他很坏,但更坏的是他激起我内心的邪恶,这一点我必须承认”。人性有两面善与恶,像是硬币的两面,表现出哪一面?与所处的境况,当下的心态,面对的人是有关系的。正如厨子的杀人吃人的行为,激发派本能、非理性的一面。

 

    到底第一个故事是虚幻出来的吗?真实的现实,残酷的可怕,让少年派无法接受从而人格分裂,幻化出另一个自己的模样孟加拉虎“查理派克”。

 

    人格分裂,是一种癔症性精神障碍,学名叫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通常是因为发生了一些当事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他为了保护自己不会精神崩溃,就构造出另外的人格,构造的人格往往与以前人格有巨大的反差,甚至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这些人格可理解为一种自我催眠,或精神替身,来抵御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派想象在海上漂流的227个日子里,有猛虎“查理派克”的陪伴,奇幻食人岛屿的出现,漂亮的水母幻化出母亲的模样。

 

    为何是猛虎,不是更懂人性的猴子呢?猛虎是不可征服的,是强大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正如派的父亲用老虎吞噬小羊这样残酷自然法则的演绎:猛兽就是猛兽,不是玩伴,更不可能是朋友。“我心里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的不朽警句,人性是有两面的,而两两相对的人性本质又是调和的。

 

    派:“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家:“我喜欢有老虎那个,因为那个故事更精彩。”派:“所以,你跟随上帝。”

 

    影片在最后借用作家的口说出,人性还是因信仰而回归纯真的一面。

 

更详细内容请查阅《大华网》:http://www.dahuawang.com/dsb/html/2013-01/04/content_38868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