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北京公交车

(2010-03-02 12:28:20)
标签:

乘务员

乘客

零钱

车长

刘湘吟

北京

公交车

新观念

身心灵

游居

旅游

杂谈

分类: 游居北方

我爱北京公交车

                                                               摄影、制作:林琳

我爱北京公交车

文:刘湘吟(2010-Inner Shine驻站作家) 

 

    北京有1500万左右人口,又是首都,它当然是个现代化的大城市;除了地铁、小汽车之外,一般人们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就是公交车。

    公交车,没什么了不起,每个城市都有,但在北京搭公交车,却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因为很多北京的公交车上,都还有一位乘务员。

    在昆明和天津游居时,我也是“公交车一族”。昆明和天津的公交车和台北一样,都是一人服务制,全车除了乘客只有一位司机。为了确保每个坐车的人都买了票,这两地的公交车严格实行“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乘客一律在上车时投币。这做法是确保了收益,但上下车效率大打折扣,而且,乘客必须自备零钱,否则“恕不找零”。以前台北的公交车也是这样,有人谓,哪里是“恕不找零”,瞧那副不把服务乘客放首位的霸道样子,根本就是“怒不找零”。

    到了北京,虽然搭公交车的人非常多,车上常常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但在北京搭公交车,特别有一种被人照顾的幸福感。
    首先,在有乘务员的公交车上,不必非得自备零钱。没零钱没关系,乘务员会给你找钱,这就去了一大顾虑。北京公交车的乘务员大多都很尽责,每一站在行进间、停车前都会报站,提醒乘客下车;他们也常常随着下车的乘客下车,向等公交车的人们大声吆喝:这路车是经过某某站到某某地的……如果你搞不太清楚这路车自己能不能坐,开口问乘务员就行了。人下完了、上完了,他们最后一个上车,然后大声对司机喊一声:关门!车子才又开动。

   2008年奥运前,北京常见一种有两截车厢长的公交车,这样的车就有两名乘务员,挤得满满的一长截车厢里,前后各有一个“车长”,报站、买票、地点询问、照顾老弱乘客。你一上车,他先不叫你买票,先要你站好;如果车上有空位,他会告诉你哪里还有座位。有老人或抱小孩的乘客上来了,通常会有人让座,万一刚好那天坐着的乘客都装没看见,放心,乘务员一定会主持公道说话的:“您给让让,让这位大娘坐吧……”北京人说话通常说得轻轻淡淡、自自然然,没有一点不高兴或火药味,起身让座的人也没有一点尴尬。

    北京的公交车特别没有那种现代社会的功利味道。通常车在某站停下,门一开,一下子涌进一群乘客,饶你一车有两个车长,也无法在挤得水泄不通的车厢里走来走去,查验是否每一个人都买了票。他们只会一路念站名、报站,不时喊着“没票的买票啦”。这竟然有点自由心证的味道!买不买票没有人强制,乘务员的第一职责并不是确定每个坐车的人都买票了。车子在行进时,即使是出于职业惯性也好,一路听着那不偷懒的报站声、车子转弯时还会提醒大家小心站稳……

    即使站在很挤的公交车里,我的心里却每次都是暖的、微笑着的。在北京坐公交车,可以享受被人照顾着的美好感受。我喜欢这样,也珍惜还能坐到这样的公交车的时候。这世界一切都往效率、新进发展,昆明、天津或台北的公交车,都是很文明的“一人服务车”,在北京公交车全面换新之前,与其他城市那些车体新、设备好的车(LED 显示板、液晶屏幕、公用电话等)相比,北京公交车显得老旧,但我最喜欢、最难忘的,不是那些新型硬件设备,而是公交车上那些啰啰嗦嗦、尽责勤快、充满人味的乘务员!

 

【刘湘吟,生于70年代,曾担任台北《新观念》杂志执行主编,人物传记、身心灵类图书作者,曾游居云南、北京、天津等地,现前往陕西省山区支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