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body,anytime,anyplace
只要你想,便可起舞
无论大明星或小女生
无论5岁,50,或……

In-I: 我之深处
文:Underland(InnerShine自由写作计划驻站作家)
表达内心的澎湃有很多种方式,对于一个45岁的女人来说,选择现代舞这种方式,实在是需要很大的胆量。因为,44岁之前,她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舞蹈训练。
为了这一次表达,她从头学起。其实,即使是受过训练的专业舞蹈演员,面对45岁的“高龄”和一场可以称之为激烈的舞蹈,恐怕也要掂量掂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皮娜鲍许。
现代舞虽然不似古典舞那般需要经年累月的磨练,但是要在短时间内达到可以表演的程度,对于一个人的身体条件和精神抗击打能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这个女人对练习时的艰苦甘之如饴,虽然,她其实不必非跳不可。她对艺术的某些其他门类有很深的领悟和理解,也有自己更擅长的表达方式。她不动声色的时候,只依靠眼神就可以说出千言万语;她嘴角边浮现一点点似有若无的笑意,就足够把大多数的男人迷得七荤八素。
她大可不必劳心费力地折磨自己的筋骨,她的身体美妙,但未必适合起舞。
但她还是这样做了。
那是她自己的坚持和选择。她演出的舞剧叫做《in-i》,我之深处。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两把椅子,一堵墙,构成了这台舞剧的全部。在演出手册的扉页上,有她自己绘画的排演草图,一大堆赞助商和协办单位的致辞里,有人用这样的句子形容她:她内心拥有强大的力量,这股内心升华的力量让她呈现与众不同的璀璨美丽。

4月3日,北京西城某剧院的舞台上,她翩然起舞。从专业舞蹈的角度来讲,她的表现只能说是勉强及格。她的搭档是真正的舞蹈大师,却在双人舞配合的部分,动作上刻意低调,以免因为水平参差而呈现出不和谐。
她在舞台上忘我地腾跃,翻滚,飞跑,一袭红裙,像热烈的风。
在看到她的演出之前,我从未想像过,仅仅通过观看一个人近乎疯狂地舒展自己的身体,就能够感受到她强烈情感的力量。即使她的动作并不规范,她的步态并不轻盈,但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她执意把舞蹈作为表达的方式。
舞剧的情节其实非常简单,甚至有些老套。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她勇敢地追上他;两个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各种积极和消极的碰撞,猜疑,嫉妒,恐惧,各自的感情经历,小到生活琐事的摩擦,大到信仰的不可调和;两人勇敢地碰撞着,直到终于可以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找到双方共处的一个点,真诚地携手相爱。这是每个人的情感故事中几乎都要经历的事情,只不过很多人在碰撞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了,还有更多,未开始就已经结束。
在剧中,她有一段时间被钉在墙上动弹不得,只能靠语言来表达她的被禁锢,她的挣扎和痛苦。身体不自由,她的嗓音就更有表现力。严格说,那并不是一副很好听的嗓音,何况大部分的台词她都在倾尽全力地嘶喊,她讲英语的方式也多少带着滑稽。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她确实让我觉得心口像压住一块石头,想喊又喊不出。
可能仅对我个人而言,在这个时间,看到这个故事,会格外地有感触。其实在舞剧开头,她遇到他并且来去跟着他的轨迹,动作,形影不离的时候,我却在想另一个人,想他正在哪里,做些什么。舞台上她所做的,是现实中我绝然无法做到的,可能是我不够勇敢,可能是现实中往往比舞台上复杂得多。
这台舞剧,可以说是一个女人在情感上的胜利,但是过程中她所经历的折磨(很多来自于自己),不可谓不惨烈。惨胜是否如败,全看最后她是否还认为一切都值得。剧情的下半段中,她有一句台词:有一天,我会停止寻找我爱的男人,我会开始做幸福的自己。到结尾,她和他终于默契平静地起舞,可能,停止就是开始。
我仍然不能说她的舞蹈有多优秀,虽然到后来我已经完全无视她的形体,而只体会感觉。那确实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她让你觉得,如果你的情感有自己的身体,你会像她那样表达。
她是朱丽叶·比诺什。法国女演员。她是《蓝色》里作曲家的遗孀,《布拉格之恋》中纯洁的特雷莎,《毁灭》里谜一样的女人安娜……
这次,她是一个勇敢尝试用身体来表现情感的业余舞蹈演员,她用简单的一句话,解释了自己坚持的原因:“人的身体是一种现实存在,我无法躲在身后,正如你无法隐藏在情感之后,你只能置身其中。”
【Underland,澳大利亚籍北京女孩,70年代出生;曾学习建筑,再出国修读新媒体,学成后在悉尼某网络媒体公司任职制作人;现定居北京,在某外企广告公司重操旧业;爱好戏剧、文学、电影、美剧,她的博客fans不少,读者多为国内的公司职员和文化人士。】

新浪娱乐:《我之深处》彩排 朱丽叶比诺什舞蹈缠绵
http://video.sina.com.cn/ent/h/2009-04-03/011238448.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