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洛的孩子
文:任兰(InnerShine自由写作计划驻站作家)
按照厄内斯特@海明威的说法,我已具备了从事写作的先决条件:一个不愉快的童年。成长的地方民风粗戾,男人嗜酒好斗,小孩子也学会以拳脚说话。家长却仍以“温良恭俭让”的一套来教育我。好不容易超水平发挥,击退挑衅的同学,战败者上门哭诉,我还要被老爸扁,实在是桩很不划算的买卖。
母亲和市图书馆的管理员交好,在八岁那年,我拥有了第一张借书证,并获特许进入书库自行取用。巍峨书架形成的甬道上,一柱阳光斜照进来,纤尘飞舞,仿佛听见管风琴的乐声奏响。这里就是我的教堂,我的迪斯尼乐园。童年最要好的朋友,是一本叫《夏洛的网》的书。这本童话,从九岁到十二岁离开的四年间,我一共借阅过十二次。
在农场谷仓里,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结为朋友。为了帮小猪摆脱在圣诞节被屠宰的命运,夏洛三番四次在网上织出文字,夸奖威尔伯是“王牌猪”、“了不起”等等。人们视之为神迹,主人也对威尔伯另眼相看。在夏洛的帮助下,小猪终于在集市上为主人赢得奖章。夏洛留下装有五百一十四个孩子的卵袋,悄然辞世。威尔伯把夏洛的孩子带回农场,终生怀念这位忠实的朋友。
这本书传达了几样最重要的价值观:友谊、同情心、乐于助人、对生命和智慧的热爱。我不知道九岁的孩子,是怎么阅读那十一万字的,反正读了,而且懂了。它一直陪伴着我不怎么快乐的童年,忠心耿耿。
后来,我在深圳渡过了艰难的青春期,漫长的后青春期,辍学,频繁更换工作、住所、感情,生活的轨迹混乱多变。有时候,我是那只猪,享受春天的苹果花香和美味食料,偶尔被小小的恐惧骚扰。更多的时候,我是蜘蛛,言语刻薄,怀同情心,静静呆在角落观察世界,时而怀疑,时而信任,再把自己的思考吐成丝织成字。我的第一篇小说最初就是发表在“网”上的呢。我想,我是那五百一十四个孩子之一。
终于买到再版的《夏洛的网》,再次拿起这本书,像踏上回家的路。读至末尾,夏洛向威尔伯的临终告别,我潸然泪下,然后记起,多年前,我也是在同一处初次流下泪水。夏洛的这段话,不知不觉早融入血液,成为我的指导原则。“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我亦有自己的孩子,我打算把我最好的朋友介绍给她。夏洛的孩子,他们的人生镀有一层温暖的底色。他们也许会迷路,但绝不会做坏事,亦不会荒废生命。无论环境如何,个人何等渺小,这些孩子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制造一点意义出来。感谢夏洛。感谢E·B·怀特。

《夏洛的网》(美)E·B·怀特 著 任溶溶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5月出版
【任兰(Wawa),生于70年代,博客作家,家庭主妇,当代艺术界专栏作家,致力于观察描摹艺术圈人情、生态,专栏见于艺术网站art-ba-ba.com和artforum.com.cn,现生活在北京和深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