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小说】因 缘

(2009-03-08 12:40:23)
标签:

因缘

英语节目主持人

康康

提琴手

交响乐团

北漂

劈腿

英国培训

二婚

情感

分类: 主妇头等舱

【情感小说】因 <wbr>缘

 

因 

文:李亚平

 

    2004年我还住在真武庙二条,某天中午在小区餐馆吃饭,听到隔壁桌有人说陕西话。当时的我还是热忱好事的年纪,遂转头去搭讪。

    于是就认识了王芬阿姨——初识时,我是管她叫大姐的。她看上去四十多岁,皮肤和身材都保养得很好,眼睛里喷射出一种独特的光芒,这种眼神的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野心、热情、不辞辛苦、永不放弃,甚至偏执……

    实际上在搭讪的一瞬,我怎么会找到这么多形容词呢?也许是后来交往中产生的印象也不一定。总而言之我这个陕西小女人又攀到一个老乡。在那之后,我就很少和陌生人说话了。

   

    一两个星期之后,我接到王芬大姐的电话,问我周围有无青年才俊,给她的女儿介绍一下。张爱玲说女人最乐意的事情是嫁女和作媒。其时我还没有成家,嫁女是太遥远的事,说媒也还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是我却痛快应了下来。

    有一次开节目研讨会,对面坐着英语节目主持人康康。我在角落里发呆,突然觉得“青年才俊”这四个字套在康康身上相当合适。当时的感觉就像小男孩在院子的树洞里发现了一个蝉蜕。我借故上厕所,拨通了王芬大姐的电话,简单清晰勾勒了康康的概况。大姐听了自然十分满意,赶紧敦促我安排见面。

    我才想起一个重大问题:那么康康现在是单身吗?我问康康,他笑而不答。我说你要是单身我就给你介绍对象了啊!康康说那等我从英国回来吧!原来他第二天就要去英国培训。

   

    ——这么几年过去了,今天从头梳理这件事,我才意识到:当时的我,其实并没有弄清楚康康是否单身,也不知道王芬的女儿脾气长相,就像没有我压根没有搞清楚“作媒”与“因缘”的意义一样。

 

    康康还没从英国回来,王芬大姐就给我电话,说她在电视里看见康康了,比我描述得还好,急于见面之情溢于言表。好容易两个月过去了,康康回来了,但是一落地就忙着录节目,每次给他电话都赶上关机。王芬有点急,经常打电话询问情况,颇有点主编逼稿的意思。有一次我和同事吃饭,手机又响,我有些挠头。——所以说命运就是命运,因为那天一同吃饭的恰好是位男同事,一年前和女友分手了。在我挠头的时候他就坐在我的对面,静静看着我。

    我一再跟王芬大姐强调,康康很忙,暂时约不了。这位同事也是“青年才俊”,不如先认识一下。但是无论如何,我只负责安排大家一起见面吃个饭,谁都别当成谈婚论嫁。

    那次见面依然很隆重。王芬陪着女儿一起到场,母女俩显然都精心打扮过,我的同事也穿戴整齐,还找来一个哥们儿作陪。我这个所谓的媒人以前哪里经过这种场景,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那是我第二次与王芬见面,她那待字闺中的女儿我则是第一次见。我很惊讶为什么做妈妈的要急着把女儿嫁出去。她那么年轻,刚23岁,人生得白白嫩嫩,拉提琴的,经常随团演出。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王芬阿姨中年丧夫,一人拉扯女儿,深知世道艰辛,人心叵测,而我在电视台工作,能接触到一些“社会精英”与“成功人士”,所以希望我给她的女儿找一个人品可靠家境殷实的结婚对象。可惜我那时没有明白这层含义。

    那天吃饭气氛还不错,同事恰好刚买了新车,吃完饭就送母女俩回家。

    当天晚上,我接到王芬阿姨电话——从那天我对她的称谓就变了,我的同事叫她阿姨,她的女儿叫我姐姐,所以王芬大姐自动变成王芬阿姨。王芬阿姨说,我还是觉得康康更合适一些,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再介绍一下。我没有把她的评价转达给我的同事,因为我觉得这些事情,都有太多偶然的成分,我要真的原话传达就太较真了。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约到康康,我也不认为从此我的同事就能够和王芬阿姨的女儿之间会发生什么。那只是一顿晚餐而已。

 

    但是命运就是命运。为了便于叙述我有必要给我的同事起个名字叫“同事甲”,给王芬阿姨的女儿起个名字叫“女生乙”。在那次晚餐之后一个星期,同事甲邀请我和男友去看演出。我吓了一跳。因为所谓“演出”就是去看有女生乙参加的一场音乐会。

    看演出时还遇见了王芬阿姨。看完演出同事甲带母女二人去吃宵夜。那是个暮春,空气里有湿湿的丁香花的味道。我又惊又喜,难道第一次给人说媒我就成功了吗?我的男友在一边不置可否。

    那之后王芬阿姨给我打电话少了,关于康康谁也没有机会再提。其间我结婚、迁居、换工作,过起了猪一样的幸福生活。很久以后我遇见康康,他说你给我介绍的女朋友哪里去了?我说你那么忙,误人误己。康康说,也是。

 

    这中间发生过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我们两口子和同事甲女生乙一起去吃大排档,比如我们共同的朋友出车祸死了,比如我们在哪里逛街时巧遇了,从他们的描述中我得知王芬阿姨对同事甲还是有些成见,俩人之间偶尔出现矛盾,女生乙就搬出我和男友去调停。

    同事甲比女生乙大九岁,和大多数在这个城市里漂浮的人一样,有着成为富人的梦想。但是成为富人和成为穷人之间的微妙差异到底在哪里,恐怕普通人一时三刻不能领会。总之同事甲的事业一直在进行之中,却始终没有生水起的迹象。

    有一次我梦见女生乙听从母命,抛弃了同事甲,过起了名车与豪宅的生活。我立即致电同事甲,询问两人近况。同事甲说我们很好啊,没有出什么问题,快结婚了。

    生活中有真的爱情,可以跨越贫富、年龄,来自家庭的阻隔。而且这段姻缘因我而起。

    我多少有些成就感。以后再遇见时令单身男女,难免会以过来人的身份,为他们“乱点鸳鸯谱”。

 

    ——篇幅有限,让我略微花点时间说一下故事的结尾。

 

    同事甲和女生乙积极筹备婚事,并一起去买了房子。准备装修那几天,同事甲突然通知女生乙,自己“外边有人了”。他爱那个人60%,爱女生乙40%。如果爱是百分百的话。

    等不到女生乙错愕哭闹,同事甲已经搬出了与母女二人合住的租来的房子,然后用一种决绝的方式迅速从女生乙的生活中撤离。

    之后我和我的先生充当了“交通员”的角色,帮助他们互相转送遗留物品。那栋用来结婚的房子留给了女生乙,同事甲付过了首付,接下来由女生乙偿还按揭。我再见到女生乙的时候,离他们的猝然分手过去了三个月。

    原本稚嫩孩子气的女生乙,变得瘦削成熟。我们认识三年多了。初识时她23,现在27了。她可以笑着说这段“爱”了。而在刚刚分手的几天,她疯狂地上网去找“那个女人”的照片、所有相关资料,迷惑、挫败,夜不能寐。她说那时候为了睡觉,每天服用安定,吃完安定,不是“睡着了”,而是“晕倒了”,那样过了一个月,后来赶上年底演出,从北京、大连、深圳,一路跑过去,时间倒过得快了些。后来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见自己演出的镜头,她的表情呆滞忧伤,好在是大型交响乐,她只是一个提琴手。

 

    我们在家里一起吃饭,窗外零星还有鞭炮的声响。年的气味还在。趁着女儿去卫生间,王芬阿姨在耳边低语,还有什么合适的人,给她介绍吧。二婚的也行。

    我故作镇定地点点头。

 

【李亚平,住在北京的陕西女人,做过电视剧组场记、电视台编导,后与先生及友人合作经营一家文化公司;喜欢看电影写故事,喜欢与三五好友对酌,喜欢好天气,喜欢咖啡、奶油以及一切浓郁甜腻的东西,眼下略微收敛些,因为马上就该生小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