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说排毒—热毒  湿毒(转)

(2009-04-16 11:11:43)
标签:

养生

保健

湿毒

热毒

凉性

健康

现在有很多人都会说到“排毒”,什么叫毒?其实中医说的“毒”,就是只要对人体不利的一些物质,比如:浊气、宿便、浊(酸)水,都称为外来之毒。毒,还有热毒、湿毒、事物之毒的区别。那么什么叫热毒?热毒,是体内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所谓的“阴平阳密”、精神乃至。同时,所谓的胃热、肝火旺,会表现为口干、口苦、咽干、口臭、牙龈出血、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大便干燥、面部蒙油垢、油性皮肤易生痤疮、鼻孔出血、痔疮、手足汗多,这些就属于热毒,体内的热量过大。所以,首先我们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凉性食物,这个凉性食物并不是我们讲的喝凉水,而应在三餐中多喝大米汤。大米属于凉性,对热症非常好。水果当中,西瓜也属于凉性的。而穴位方面,可以推一下中脘穴,垂直向下推到膀胱处。这些是对热毒的调理。而湿毒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多于环境气候有关,比如青岛地区夏秋季气候比较潮湿,如果感冒的话湿气进入体内就会造成脾湿,这种体内湿气造成新陈代谢的不畅,如果不及时排除,久而久之就会在体内产生一些湿毒。造成湿毒体质以后,一旦生病,病为广泛,比如:口干、小便不畅、大便泻而不畅、痤疮、湿疹、关节炎、面色黄胖、四肢酸痛,这些都与湿毒有关。

 

食物之毒

还有就是食物之毒,不能合理的膳食,导致食物发酵等,食物出了问题,在人体内也会产生一些毒素。那么中医认为“脾主润化,胃主消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欲了书部??),如果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调,食物就不易被人体充分消化,存于体内过久而成为结石,酝酿成毒,伤脾胃了之后会出现食欲不振、胸闷、返气、返酸、发汗、大便不畅、面部生痤疮等一些疾病,这是我们讲的结石。

 

药物之毒

同时我们还要讲到中医里面的药物之毒。药物本身就是治病的,但是药物使用过多、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伤害,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化学药物:抗生素对肝脏、肾脏损害非常大。其实补药也不例外,是药三分毒,所以在中国传统养生当中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什么叫气补呢?就是多掌握一些中医疏通气脉的一些方法,比如养生操、穴位按摩、拍打,都可以结合在一起。

 

情志之毒

所谓情志之毒,过去人们讲“行正则气顺”,人的形体非常正的话,气就非常顺畅。比如说,人的喜、怒、哀、乐、恐,本来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变化,但情志太过分或者不及时,就会造成心、肝、肺、脾、肾的一些伤害。怒容易伤肝、过喜或者过恐,容易伤肾、过悲就伤肺、过忧伤脾,或者高兴时不高兴,发火时火气发不出来,这个时候就会引起情志的一些病变。这就是中医里面所讲毒素的一些基本内容,如果这些毒素不能够及时的排除体外,它会造成两方面的现象。第一方面,人体的机能会发生变化;第二方面,皮肤容易衰老;且,毒素在肠胃里可以污染人体,那毒素与人体的机能有什么关系?包括心里症状、动脉硬化、自主神经性病变,这些都属于人体技能的病变。而衰老这方面,有人会过早出现老年斑、黄褐斑,所以皮肤排毒也十分重要。湿毒、热毒、饮食的毒、药物之毒都排出体外。

 

毒素与肠胃的因果关系

另一方面,毒素与肠胃的环境,大便不畅会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造成影响,会导致肠道的一些(菌)?容易失调,使内分泌出现一些紊乱,那么这个时候就会造成一些内脏的病变,我们就应该结合一些系统的养生方法,如:养生的拍打、调理等等,融合在一起,效果才比较好。这是关于人体的一些方面。

 

    中医在养生方面,有中医的独到之处,那中医在养生方面又有什么讲究呢?中医讲“身心同治”,身心同养,身体和心理要一起调整,这样身体才能够健康长寿。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如百家提出了很多关于养生的重要思想,儒家讲的“仁者寿”、“智者寿”、“德者寿”,指明道德、品质;道家就非常注重归真、返朴,须静养身,庄子也提出“恬淡莫违,邪气澄清”。所以从古到今,养生就有很多讲法。而现在,人们的疾病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我们谈一下最易得病的老年人、老同志。他们得病,和心理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一些老同志退休以后,脱离了生活工作岗位,由于创造财富的情况变了,变成了纯粹的消费者;由劳动角色变成了闲散角色。据了解,大多数人对于退休还是很不情愿的。退休后,往往会去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心理的反应,容易产生失落感,情绪上下波动不安。社会上一些人,把老年人看成是“吃闲饭的”,有的老年人自己也这样看,退休后,收入减少很多,在有经济收入的子女综合家庭中,由主角转成配角,等等心理问题。这些都会造成自己心理压抑,而这之后,心理就会发生变化,而中医讲“心不正,则气不顺。”在气不顺之后,就容易产生淤滞,从而产生疾病。所以,养生,就必须要先养心,再养身。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养心?首先了解一下人体的原理和方法。人的情绪经常烦躁、易怒,它会导致肉体的痛苦,经脉的不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