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年年尾接年头

(2010-12-21 17:22:38)
标签:

杂谈

年年年尾接年头

文  慕小言     供图  万达院线 

与墨门揖别,只几番涨跌,又到贺岁时节。
12生肖一轮转,当初用《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贺岁片时代的冯小刚导演,依然是这每年都要来临的一波最汹涌的电影风潮中浪尖上的人物,他的持之以恒,让他本人和贺岁档都成了每个寒冷季节里人们的热切选择。
贺岁片的说法自香港传入,但贺岁的概念早已有之,旧时京戏班社每到农历岁尾都要封箱休息,之前的最末一场戏称作封箱戏,剧目大多吉利风趣,最后演员们各展绝活大反串,营造出火爆氛围辞旧迎新。
《非诚勿扰2》又将与我们见面了,只觉得《非1》犹在昨天呢,而不察一晃两年,时间的钟摆在新旧交替的时候真觉惊见。上一部片尾秦奋透过分歧终端机看到的一派喜气的红色未来在胶着的现实中还未曾上演,想让人的身心迅捷地愉悦起来,除了造梦,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这边厢刚刚听到贺岁档的脚步声,那边厢已经有很多严重的字眼跳将出来,什么“竞争之惨烈,瓜分掉属于某片的票房,事关国产电影命运,今年的贺岁档是一道坎”,直至“实现自我救赎”。哦麦嘎,这是看电影还是大战将至?之所以渲染得如此惊心动魄,皆因除了折返清纯的张艺谋外,国内的几大导演以及背后的团队、所谓华语电影最优秀的各工种人才在这个档期悉数集结;连素来低产又殊难预料的姜文也携来了一部多年只闻其名难揣其意的《让子弹飞》;至于陈凯歌,成名既早,江湖上也就永远有他这一号人物,每次出场,总有净水泼街之类的仪节。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除此三大,其他的几小据说卖相也不错,令今次的贺岁档气象万千,胜似去岁一众影片被《阿凡达》迫到气吞声咽;又或者先让听无可听之噱头看无可看之花絮弄晕了头,未及观影已精疲力竭;再有某大片好勇斗狠明明看得人郁气难消,它却兀自在那里揽进奖项影史名标,让你如鲠在喉。凡此种种,量抑或质,至少有一方辜负了观众其意拳拳。
共襄的才是盛举。某次产下双黄蛋的电影节日的颁奖舞台上,两位名导相互品评的那份局促疏远让言者听者都相当别扭。老黄历翻篇,这次第,三部大片被一个主角穿成了珠串,葛优给拥立了贺岁帝,三大就好像有了点血缘关系。其实哪有那么惨烈,依着我看,今年的贺岁档,倒真是一派祥和。
眼下就断定唯一的赢家是葛优也显得小气了些,怎不说来年评奖他的票数必然分散也算是个弊端?无论影片的具体票房数字孰多孰少,惠的是观众,再不必促狭到二中取一;获益的是大局,既为中国电影市场立下了百亿目标,唯其实现,才算合格的大考成绩。
然后才是一甲三名的排序问题,为倾听群众的声音,遂向身边几位女性观众做个小调研,看看她们的兴趣指数——
A:只看《非》,好奇秦奋的婚姻,看他俩能不能成?冯导的电影看着不累,没有那么多意义让你去想,没有人生指南。尤其是《非》,很清淡的幽默,一点都不浓油赤酱,对我胃口,除了情节,画面也很养眼,据说第二部还要延续唯美风格,因此期待。
B:只看《让》。和戏剧比,对电影本来就不感兴趣,看了片花以后,《让》相对有点儿意思。《非》说来说去就那么点儿事;《赵》估计就跟花木兰似的,也拍不明白。
C:看《非》,大过节的喜欢有希望、温暖、亲民、热热闹闹的。《赵》要考虑考虑,不知道弄成什么样,对这种经典传奇的再挖掘基本失去兴趣了,要说想看,也在于看看葛爷怎么演悲摧角色。《让》就是明星多点,混战的民国,可以演绎无穷无尽的各种八卦+狗血的故事,意愿一般。
D:按《赵》、《非》、《让》顺序排列。对赵氏孤儿的故事感兴趣,同时想看看葛优在改变戏路以后的表现,之前该片的宣传攻势也比较猛,对葛优的宣传尤多。一直喜欢冯小刚,《非1》好看。《让》,不知道是讲啥的。
看的就是同时上档的贺岁片里的不同葛优。
E:都看,一年也就几部期待的片子,能看就看,主要还是冲着导演,现在好故事不多,想看看他们到底能讲成啥样。
5人中,三部电影的潜在观众为《非》4人,《让》与《赵》各2人,这个最小范围的民调结果显示,《非》的票房将等于后两者总和。至于我,亦会选择前两部,选择或不选择都出自惯性,只不过《非》关乎兴趣中从众的那部分,这是被冯导多年培养出的收看心理。选择姜文是因为自《芙蓉镇》被他少年老成的独特表演方式打动以来,他的作品只要进入影院,就一定看过,也从未感到在他身上曾体现1990年代的电影低迷。而《赵氏孤儿》,京剧传统戏里的那段反二黄“老程婴提笔泪难忍”就足矣!
姜文、葛优、陈佩斯,曾被认为是中国实力派演员的三大代表人物,如今,前两位在《让子弹飞》中聚首,第三人已经远离了影坛。冯小刚在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颁奖场合中说过,出身普通家庭,不是电影世家,没有父母、亲友的提携,在电影行当混很难。这样的言论放到哪一个行当不适用呢?但事在人为,人殊事异,我们需要从不放言荷里活的冯导,也需要从不迎合观众的姜文,还需要连名字都强调职业属性的葛优,而直到陈佩斯的隐遁,我才弄明白喜剧和搞笑毕竟是两回事。
写这稿子,信马由缰的,晚间无事,就到客厅和戏友聊天,她正在看央视11频道直播的学京赛。说到我们曾经拥有过那么多好的东西现在都不被寻常巷陌需求了,没奈何被置放在了貌似阳春白雪的高寒之处,比如戏剧,比如阅读,比如这面对面的谈艺,比如这全国各戏曲院校在读学生一展身手的大赛——纵然青春茂盛近在咫尺,我们也觉视而不见,神思一次次轻易地隔空飞到1987年的全国青京赛遴选出来的那些杰出的人物,面对他们,并无人教导,为何就能被深深地吸引?
人的天性中,总有些东西与艺术的某个品类一脉相承,即令不自知,也是自觉的;但天性被一些自以为更重要的事物遮蔽了,这同样是不自知的;这些原本与生俱来的情致未得发展和提升,于是渐渐泯灭。贺岁片之所以多说无益,不在那些预估出来的数字和场面宏大得耗神,而在于对一个人而言,若惊觉一年里只有这一时段主动为你的文艺行为埋单,那才值得警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