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的 淳久堂
(2010-10-14 17:36:55)
标签:
杂谈 |
名古屋的 淳久堂
本来逛书店也无所谓规模大小名气高低,书籍摆在哪里都是让人愉悦的。
可是当一本遍寻不见的参考书在这里赫然在架,那份意外的欢喜让我立刻成为淳久堂的拥趸。
文、摄
今夏第三次来到名古屋,虽说在这里前前后后住过一年多了已经习惯,可这次接近四十度的酷暑着实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眼看着室外风光旖旎,无奈高温让人却步,终日宅在家里吧又未免辜负光阴,幸好,城中遍布着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书店,成了我唯一可选择的清凉好去处。。
日本人爱读书,书店自然不少,但这里鲜有在中国称为“书城”的大型书店,日本人觉得书店太大会使人觉得压抑,逛的时候也徒增疲累。所以,除了几家全国连锁外,各种各样的小型书店布满了日本的各个角落。
有家总部在东京的淳久堂书店属名城最大,英文写为“JUNKUDO”,有四十多年历史,四十家分店遍布全国。店名的由来也十分有趣,创始人叫做工藤恭孝,他的父亲名为工藤淳(KUDOJUN),据说给书店取名时颇费脑筋,多个提案都被老工藤否定了。儿子无奈,恶作剧般地把老爸的名字按发音倒过来交差,却意外地得到老爸首肯,店名这才算尘埃落定,又附了汉字作淳久堂。
名古屋的淳久堂坐落于最繁华街区荣町的一栋大厦内,原在地下一层,后将大厦的第七层也扩充进来,面积一共将近四千平方米。本来逛书店也无所谓规模大小名气高低,书籍摆在哪里都是让人欢喜和愉悦的。可是当一本遍寻不见的参考书在这里赫然在架,那份意外的欢喜让我立刻成为淳久堂的拥趸。
书店地下部分主要是文艺类、语言类图书及各种杂志;七层罗列着医学、艺术等专业书籍。说起来上上下下好像很麻烦,但因为设置了专供读者使用的直通电梯,也就不觉得有任何不便。一入店门顿感设计清雅可嘉,以绿色为基调,店员也着绿色制服,在这炎炎夏日里更透着清凉。书架间隔留有的宽敞空间足以让残障人士的轮椅通过,看上去清爽也尽显人性化的用心。如同一些大超市的布局惯例,书店将色彩最斑斓的货品摆在店铺入口处诱惑顾客的视觉,各种平展开来吸引人眼球的畅销书琳琅满目,封面的图像也一览无遗。离入口较近处摆有各种时尚杂志、饮食旅行等生活类图书和文艺书籍,而专业性文本则摆放得较远。书籍的分类说明贴在书架两侧,一目了然。每一种书在架上陈列不多,随缺随补,无货的书也可以详细填写书名及个人信息,一周后就会寄到你的手上。店员里既有面目清俊的年轻男女,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一个个绿色的身影轻巧地穿梭忙碌,由于环境使然,见到顾客也不似普通商店般大声招呼,只是点头微笑或一句轻轻的“欢迎光临”,当然绝不会视而不见。
书店外就是各种专卖店,楼上几层是各种时尚用品的大型商场,大厦十层以上是设计师工作室等高档写字间,午休和下班后,白领们可以顺便在书店熏染点儿墨香。书店不设大门,人们可以在书店和其他店铺间自由进出,活泼的红尘男女们进了书店就自然地屏息静气,几分钟前还在楼上的化妆品店的香氛中对镜自赏的少女此刻就在沉静的书海徜徉。这一内一外的一动一静却也来得自然,并无突兀之感。
我第一次带着三岁半的女儿来逛这里,进店之前颇为忐忑,怕孩子不耐烦或者吵闹扰了大家的兴致,却没想到孩子一到儿童读物区就如入佳境,书店为方便小朋友阅读准备的小椅子已经没有空位,女儿干脆拿本书坐在地上看了起来。可能是对图画有天生的亲近感,女儿虽完全不认识日本字,也看得有滋有味。日本的儿童图书色彩鲜艳,造型活泼可爱,有的还能随着画面内容发出惟妙惟肖的声音。每种书都有一本样书可供随意阅读,别说孩子,我这个大人都忍不住拿起来翻翻看。立体书的设计简直匠心独具,每一页都能翻出一个神奇的世界,看到女儿眼中有种难以置信的惊喜,我十分满足。当然,创意和装帧如此精到,价格自是不菲,动辄人民币百元以上,让人不会轻易出手。周末的儿童区里还常见到推着童车的爸爸,少不了被妈妈们投以赞美的目光。
看到读书的大人和孩子,想到日本政府为了鼓励国民读书推行的一些措施。日本每年的10月27日至11月9日为“读书周”,始于1947年,战后日本人生活贫困,娱乐活动贫乏,而读书之风日盛。在读书周期间,由出版公司和图书馆协会组成阅读促进会举办各种活动,以提高公众的阅读兴趣。同时日本全国各地举办展览、演讲、图书评论赛等各项活动。一些公司或社区举办活动时的奖品常常就是可抵现金使用的图书券。大部分的社区都设有图书馆,供居民自由借阅。
几年前初来名古屋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刚刚毕业工作不久的留学生,惊讶于在电车或地铁上看到读书的人如此之多,这种爱书之情也是培养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社会氛围吧。2009年村上春树的新作出版仅10天的时间就售出了100万册,之后人们就在地铁站、电车上甚至雨伞下专注地阅读。据说日本的前首相麻生太郎也痴迷于读书,每月都会光顾书店,媒体经常会报道首相今月购了什么书。尽管爱书,但日本人却并不藏书,当然知识分子例外。这或许是因为日本人的居住空间狭小,空间几乎都被家用电器填满了,而且日本的书店和图书馆十分发达便利,自然用不着亲自藏书了,看过的书就都进了旧书店。据统计全国有3000多家旧书店,东京的神田旧书店街十分有名,经常有人在那里淘到宝贝。旧书店多为老人在经营,不为发财,维持生活即可。店主在柜前一坐,寻书者自便,若想聊上两句,坐拥书堆的店主终日寂寥,自然也是十分欢迎的。
名古屋是日本第四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淡定、朴实,不像东京,生活节奏之快常常让人透不过气来;也不像大阪人个性张扬。若不是偶然间知道在名古屋销售最多的是武士小说,我几乎忘了日本著名的三大豪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皆出生于此,也曾是英雄辈出的所在啊。在名古屋这几年是我逛书店最多的日子,只因为名古屋的书店实在是比比皆是,大大小小的书店遍布购物中心、地铁站、机场,不由得你不逛。家庭主妇买菜前也可以先到书店站上一站,翻上一翻。小孩子从幼儿园回家路上也会缠着大人在儿童书店里消磨一会儿。甚至有的餐饮店里也摆有美食图书出售,真可谓聪明之举,就餐前浏览一下,不懂之处趁大师傅有闲还可以交流两句,实为两便。
对如今的名古屋人来说,读书不过是一种爱好,并非是什么雅量高致的行为,因此书店也都在热闹处,并非遗世独立的。你为添件新衣出了门,可能衣未添成却伴了两本书回来。虽说读的可能只是俗书,可是能把读书看做生活需要,将读书当成柴米油盐,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