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的本命年
(2010-08-10 15:12:15)
标签:
杂谈 |
罗的本命年
尽管开局不利,好在转换及时,牛年的私募冠军罗伟广提前满仓再赌下半年,欲在虎年延续他的昨日荣光。
文
书写一个传说需要多长时间?如何规避神话夭折的风险?或者,怎样顺势而为再谋突破?这些,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委员会主席罗伟广在2010年度无疑有更深的体会。
从2007年投身私募界,2008年大熊市中失意而败,到2009年上演绝地反攻,以192.57%的神话收益勇夺私募冠军,高调自信、率真热情、幽默善谈,诸多特质让罗伟广在资本市场一时之间风生水起,成为投资圈最炙手可热的私募明星。
而眼下,罗伟广需要证明的不再是黑马还是白马的简单命题,而是如何从明星经理人修炼成为常青不败的投资家,让那个私募冠军神话可以延续持久……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年一次私募高峰论坛上,《股市动态分析》副主编赵迪以此来形容罗伟广,而一贯底气十足且不乏风趣的罗伟广则用“我已入行十五年”一语巧妙回应,哄堂大笑。
这是罗伟广的第三个本命年,这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脸上却不大沾染岁月尘埃,总是精力充沛,难显倦怠。他调笑自己,因为坚持价值投资,所以驻颜有术。
1994年进入暨南大学攻读国际经济专业,罗伟广用一句话来概述其本科四年的学习心得—“我坚定地认为中国目前资本市场走的路就是十年之前日本走过的。”罗伟广认为研读外国股市尤其是日本资本市场对他看清A股形势大有裨益,“国内资本市场实际走的就是国外资本市场的道路。”
谈到投身投资的始末,罗伟广更是笑称“巴菲特是自己的引路人”。1995年,大学二年级的罗伟广开始涉猎巴菲特的有关著作,在价值投资之外,股神“炒股票就是做生意”的理念也给了他极深刻的思想转变。
1997年本科毕业,罗伟广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宏观经济学硕士学位。这三年的学习经历让罗伟广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初步奠定了他出众的经济大势判断能力。
2000年,罗伟广如其所愿进入广东证券投资部门,此后,便是长达7年的分析师生涯,从行业分析师,到策略分析师,再到宏观分析师。2002年,罗伟广开始担任营业部研究主管,每天写研究报告,总结市场也预测市场。报告于每天开市前向所有股民公开发布,出现错误还要反思。靠着踏实努力及天资悟性,五年下来,罗伟广的预测判断以成功率高闻名其所在系统。
而这样一份积累终于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2007年,罗伟广投身私募界,从当年11月开始,他掌舵的新价值系列基金陆续上市。可惜的是好事多磨,2008年恰逢百年难遇的大熊市,罗伟广因此十分失意。
“按照此前一直信奉的办法,市盈率跌到15倍我就买,再跌再买,越跌越买。”对于败战熊市他并不回避,罗伟广说自己是相对乐观的人,还说,如若异常的大熊市重临,他不会再采取如此策略。随着当时股指的一路下行,成立于2008年2月19日的“新价值二期”业绩也节节下滑。他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和方法,但在这个时候的私募界,罗伟广确实是籍籍无名。
风水轮流转,罗伟广的机会来了。回顾往昔,罗伟广选择用“顺风顺水”四字来形容2009年这个对他来说绝对意义非凡的年份。
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从6400点到1644点,中国股市在一年多的时间经历此番惨跌之后“人心尽失”,敢于在这个时间出“重手”的投资者必须胆识过人,而罗伟广恰恰是凭借于此踏准了股市反弹年第一波行情。
事实上,罗伟广的“觉醒”始于2008年10月,在整个市场信心崩溃之时,罗伟广精选小盘成长股在1700点重仓抄底。
“当时可以说是遍地黄金,很多股票的估值比2006年还要低,我果断地买进了一些小盘股,而且几乎都是满仓运作。”在胆识之外,罗伟广从业多年的经验也告诉自己,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投资良机,而罗伟广一度倚重的“暴利拐点法”也在此时大展其功。
“简单地说,在市场从底部刚起来很犹豫的时候,选择一些被低估的好股票,可以取得超额收益。”这就是他的“暴利拐点法”理论。其中,黔轮胎A(000589)可谓是罗伟广运用该法挖掘出的典型代表。
2009年年初,橡胶价格的暴跌使黔轮胎成本骤降至半,黔轮胎A中报显示,其上半年业绩可谓史无前例地优异: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22.22%;二季度更是实现净利润8365.14万元,环比大增192.55%。所以,黔轮胎A从3.85元一路强势飙升,即使在去年8月的大跌中也保持了上涨的态势,最高涨至19.75元,涨幅超过400%,同类型的个股还有穗恒运、德豪润达等。
今年4月中下旬,小盘股上攻势头仍然不减,罗伟广却前瞻性地开始向金融、地产股调仓,很快便迎来大蓝筹的主升浪;6月下旬,罗伟广再次启动大换仓,转投医药、消费等防御性板块,成功避开了金融、地产股的大回调。截至2009年上半年,新价值在阳光私募中位居第二。
不同于上半年的一片坦途,在2009年8月份的大盘暴跌中,罗伟广同样遭受不小的净值损伤。预想到8月份股指将有所回调,罗伟广提前将仓位降至五成左右,尽管这样,新价值2期净值仍大降近10%。在股指从3000点再次下探至2700点之际,罗伟广越跌越买,到9月30日新价值2期已近乎满仓。这个时候的他选择重仓华芳纺织、威远生化、恒宝股份、万家乐等3G、新能源类个股和皖维高新等化工股。
但9月最后一周的最后一跌终究没有躲过,他的基金净值损失超过10%。谈及此事,罗伟广说道:“为此,我当时在公司内部还做了检讨,但还是说服了同事。”
这个时候,他再次果断抄底,并收益颇丰。在此,你不得不感叹罗伟广的选股能力,他所布局的个股中,重仓的6只个股占总仓位七成比重,其中最少的涨幅也有45%以上,有2只个股涨幅甚至超过一倍。10月份新价值2净值增长22.63%,11月份基金净值再度增长18.5%。
“如果说2009年上半年的高收益受益于成功换仓和个股操作,那么下半年的绝大部分收益来自中线持仓收益。”2009年的罗伟广突然光芒四射,这个私募界的新面孔也因此遭受很多质疑,他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多次认真笃定地表示:“我的持股周期,一般是3个月到半年,决不是快进快出的短线客、激进派。你们一定要帮我澄清。”
2009年最后一周,最为重仓的恒宝股份上涨了10.52%,新价值2期以192.57%的收益率完美收官。不仅跑赢大盘和公募基金,其业绩也在2009年全国阳光私募年度榜中名列冠军。
尽管此前默默无闻,在经过2009年的业绩证明之后,192.57%神话般的收益让各界开始大方地将“最牛私募”的称谓冠以罗伟广。
这个时候的罗伟广总是坦言自己“运气好”,牛年岁尾,风光无限的罗伟广拿奖拿到手软;各大私募网站上,“罗伟广”三个字成为搜索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而传媒界,含有“罗伟广”三个字的新闻标题总能获得更高的点击率;新价值成长1期、新价值10期、新价值8号等,频频发布的新产品数度引起销售热潮……
他也总能爆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对于最为重要的投资理念,只要提及,罗伟广总不厌其烦地认真阐述,除了“暴利拐点法”,他创立的“行业错判法”同样风靡资本市场。既踏实又灵活,黑马到底是不是白马早已不需要证明。
一举成名之后,罗伟广经常现身各大私募论坛,好在他从不“耍大牌”,注重与各方交流的机会,也敢于在公众面前“明确表态”:“去年有人说我的水平连散户都不如,今年又有很多人说我是股神。今天我要强调的是,我不是天才,但很想做一个人才。”“主流很多时候是错的,要警惕主流的傲慢与偏见。”“在市场的热点选择方面,只要跟散户对着干,成功率就非常高。”他的新颖观点屡见不鲜。
因为善谈,在论坛会议公开发表观点时,罗伟广坦诚直率的做派经常让公募出身的大多私募“汗颜”。要求预测点位,他会给出指数明确的波动区间,即便谈起新价值被曝光的重仓股,他也会跟你条分缕析。
或者幽默风趣也是让罗伟广拥有很多投资者粉丝的另一大要因,场场爆满、笑声不断的投资者推荐会,很多投资者信服的不仅是罗伟广的投资理念,还有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之下的严密思维和自信底气。
“十多年来,我做投资最大的体会就是必须要有大局观,我一直是在剑走偏锋,但依据的是自己的研究和经验,还要有那么一点天分。”不过,罗伟广也不避讳2009年的一战成名与十五年寒窗的关联。
2003年,身在自营部门的他开始操作1亿以上的大资金,2006年操作资金几近翻番。2005年股市转暖就开始通过估值判定的方法,他挖掘出多个暴涨几倍的成长股,新和成、康美药业、辽宁成大、中天科技……而提起每一个,他都会感叹自己走得太早,“赚一两倍就跑了,其实这些成长股有更大的潜力。尤其是新和成和康美药业,业绩翻了20番都不止。”
罗伟广的自信有迹可循。2007年离开证券公司,罗伟广将自己“白手投资”攒下的全部家当1000多万投进了“新价值”。他坦言:“公募最大的问题并非制度缺陷,而是缺乏激励机制,阳光私募是一次彻底的改革,是我一直想要做的。”
一如名片上闪光的公司logo“NEW
VELUE新价值”以及那个飞扬打眼的V字,罗伟广这样诠释他所在的私募机构:“新价值的意思,就是价值投资结合趋势投资方法的‘新’型价值投资。”
也因此,时至今日,对于股神巴菲特及价值投资,罗伟广自己并非迷信:“死守价值投资的时候,也就是2003年以前,我的投资收益都很差。实际上,在现阶段的中国资本市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并不适用,而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要适用很多。”
“我的投资秘诀就是看估值,利用估值评判处于底部的股票。然后再结合波段、热点与技术图形高抛低吸,持股周期上定位为半年左右的中线波段投资。而权重股的走势是判断市场顶部和底部的必要条件,之后再配合成交量、缺口以及热点来具体分析。”罗伟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投资要领。
没有人知道,高潮之后会迎来什么?2010年后的业绩用罗伟广的话说就是:“今年开局不利。”
2010年1月份,此前一直唱多大盘蓝筹的罗伟广重仓对赌二八行情启动。“2009年年末股市的下跌正是为2010年一季度高潮布局的机会。推动蓝筹股行情的是流动性和业绩预期,年初的流动性不会太差,而蓝筹股的年报也会比较好。而蓝筹股一旦启动,就不会轻易停下来。”年初,罗伟广如是表态,当时的他认为,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箭在弦上,无疑将利好横盘半年的蓝筹启动。
但是受信贷收紧影响,一度让市场久等的风格转化仍以失败告终,随着当月下调的股指,新价值旗下的产品净值缩水不小。
“当时压力真的很大,年初时正好各大奖项都在颁布,我们领着奖,市场期望自然很高,净值却在缩水。”罗伟广坦言。
面对净值缩水,罗伟广很快进行了策略调整,他判定只有人民币升值、通胀及流动性三者共同发力才能拉动大盘蓝筹。果断撤下重仓的大盘蓝筹,罗伟广买回曾经重仓却在1月份遭受股指打压的一些小盘股。
股指期货上市前夕,中小板综指在创下新高之后,也引来了一波下跌,但在股指期货上市最终未能顺利启动蓝筹行情的时候,中小盘题材类个股又再度活跃,他领衔的新价值也因此净值快速上升。“回头看来,我不能说1月份做得不好,但还算调整得够快。现在的我拿着小盘股,心里却不踏实,这一涨是中小板的最后一波行情,研究如何避免中小板泡沫破裂产生的损失是近期的主要工作。”
随之而来的是大盘突如其来的暴跌,4月中下旬,受房地产新政、货币收紧、欧洲债务危机深化等利空影响,A股市场一片惨绿,无论是稳健避险的大盘蓝筹,还是呼声颇高的中小板都难抵其害。
在3000点到2800点的过程中,新价值持续减仓并转移到防御性行业和新兴行业等避风港板块的股票上来,从而最终回避了大的风险。上证指数一度回吐超过20%,新价值系列波幅却控制在7%以内。在5月21日-5月底大盘反弹之时新价值系列却勇当“反弹急先锋”,斩获6.3%的收益。
在大盘跌跌不休的过程中,罗伟广始终表现出过人的乐观。
当指数跌破2800点,罗伟广再度满仓,公开表示看好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当指数跌破2500点,罗伟广认为“资本市场遍地是银子”,大呼“现在可以冒险”;如今,罗伟广说:“现在是最完美时刻,触底向上是大概率事件。”
业绩净值的压力对于从业多年的他早已习惯,“成名之后繁多的公务活动、客户见面及媒体采访,怎样更好地处理这些是我们必须适应的新问题。”罗伟广说他乐观看待新价值团队持平常心慢慢成熟。
对于“乐观”这个评价,罗伟广欣然接受,对于“激进”这个外界冠以的标签罗伟广却始终“忌讳”,“我并不认同这个评价,我选股的标准很严格,决策也很审慎,只是在大多数时间操作比常人更积极。”
不管是激进,还是积极,在这个虎年,罗伟广确实十分努力地打造业绩,扩张规模。
年初以来,新价值一共发行6只产品,分别为新价值1期、新价值2期、新价值8期、新价值10期、新价值12期和新价值成长2期。至此,新价值旗下累计共12只产品,由罗伟广直接领衔的则有8只。他并不否认自己勤奋,外界则惊叹他的精力。
罗伟广打造一流私募公司的意图也相当明显。就在4月份,新价值重金延聘了新的研究总监—资深专业投资分析人士邱伟。此前,他曾长期担任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股票研究部研究总监,是新财富2005-2009
年“化工行业最佳分析师”称号获得者。瑞富咨询评述,邱伟的加盟对新价值其后净值的尚佳表现助力不少。
只是,神话玄幻美丽,却也残酷现实。私募基金从来不缺乏明星经理人,从2006年的赵丹阳、2007年的但斌、2008年的邓继军,再到2009年的罗伟广。但如果以更长的时间跨度来进行衡量,私募基金行业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寿星”。
即将走完2010年上半年,根据私募排排网5月底披露最新的净值排名,新价值2期以近一年67.0185%的收益率列席殿军。罗伟广这个私募明星,接下来又将呈现出什么样的业绩?
“投资是门大学问,2009年的冠军并不意味什么,2010年的业绩若能闯进前1/3我就很满足了。”罗伟广坦承,对于他来讲,重要的不是私募冠军这个称谓,而是能够获得认可并在私募界更好地发展下去。
“李旭利、吕俊、石波、江晖、田荣华、赵军……”他细数着一大批由公募转投私募的顶尖投资高手,非常赞叹地表示对私募这种高端个性化投资服务市场的极大看好,“中国的私募行业基本是从零开始,又有如此多的顶尖高手加入,在这个行业爆发增长阶段,希望新价值能有其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