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品  将迎一波牛市

(2010-07-13 10:04:37)
标签:

杂谈

艺术品  将迎一波牛市
文     本刊记者   于娜
与时下股票的“熊市”、房地产的“衰市”相比,艺术品市场成为各方投资者眼中”有利可图而目前又没有政策打压”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在刚刚结束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高成交价和成交率已然预示了新一轮艺术品市场复苏的开始。
其实,早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时,就有一部分资金从股市和楼市进入了艺术品市场,在当前楼市新政的刺激下,上述情况的再次上演已是公开的事实。
曾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迈克尔·摩西教授创立艺术品投资“梅摩指数”的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十分看好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他看来,如果经济结构改革能顺利进行,规避日本经济出现的问题,艺术品市场还会有一波牛市。作为画廊业资深人士的林松则对艺术品的抗通胀坚信不疑。

 另类牛市
相比股市和房市,唯有艺术品市场画出一个向上昂起的曲线。
在今年五六月份进行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北京、上海两地的拍卖市场表现强劲,嘉德、保利、翰海、匡时等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远远超出了10亿元。尤其是中国书画成交火热,1亿多元的张大千《爱痕湖》、4亿多元的黄庭坚书法 《砥柱铭》等天价作品集中出现。“我看好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2到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再次出现牛市。”梅建平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一句预言,3年后得到了印证。
梅建平能作出这个判断自然有他的依据。梅摩指数是一个被西方金融投资领域普遍认同的艺术品专业投资指数,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将其列为世界十大生产指数之一。在今年上半年美国艺术品市场的梅摩指数上涨了20%多,梅建平认为,不仅仅是中国,全球的艺术品市场都在走向复苏和繁荣。
“我们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救市政策,给市场提供了很高的流动性,现在还没有完全收回,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艺术市场,跟天价拍品的出现有相当的关系。”梅建平分析艺术品市场表现强劲的原因认为,当下由于房市投资受到种种限制,一些资金转投艺术品市场,其中很多仅仅是从投资和抗通胀的角度来买艺术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由原来的投资者变成了收藏家,对艺术品产生了一定的爱好和鉴赏能力。
基于此,梅建平认为,像张大千、黄庭坚这样天价作品的拍卖价格不会是短期的存在,他们作品的行情价格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原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存在相当的低估,现在这种低估状况逐渐在被改善,有些方面可能市场已经跑到了基本面前面,上涨速度更快一点,总体来说艺术品市场还是基本健康的。
梅建平也听到很多关于温州炒房团转炒艺术品的传言,他觉得他们会进入艺术品市场是可以肯定的,不仅温州炒房客,很多原先对艺术品市场不太感兴趣的人,现在也比较感兴趣了。一些短线投资性比较强的温州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以后,可能会引起一些波动,但他认为不要对其作限制,他们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流动性,恰好之前艺术品市场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新加入的投资者,包括短线投机者,只要他们在这个市场中不占太大的比重,对这个市场有积极意义,就不要一概将其妖魔化。
在13年前就创办了世纪翰墨画廊的林松也认为,新资金、大资本不断进入艺术品市场是好事,促使价值回归,越好的东西价格越贵,现在国宝的价格还不够贵。不过,他不会主动出击,因为艺术品是长线投资,如果抱着短线投资的心态,以后也会出现矛盾。
 组合投资
“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不平衡,政策不鼓励进行投资,投资会有比较大的困难。”梅建平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的主任,一直主张投资者要做组合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他建议多数人在投资艺术品时要注意一个度,在资产组合的5%到10%之间,不要太多,如果特别喜好艺术的投资者可以占到15%或者20%,因为是作为收藏,而不仅仅是投资。
“如果买到的是真品,持有三到五年,而且抱着抗通胀的心态,艺术品市场会是一个合适的投资项目。”梅建平认为艺术品一定要做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风险很高,特别反对把艺术品作为一种短线投资,持有时间很短甚至半年都不到就拿去拍卖,像炒股票一样投资艺术品就会有很高的风险。
很多资本还在房地产和艺术品之间犹豫不决,因为后者有着更多无形的门槛。梅建平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缺乏好的监管和信用水准,存在“拍假”和“假拍”两个大的问题。他建议新进入的投资者请专业人士为自己把关,甚至可以考虑完全交由专家决定投资标的的艺术品私募基金,特别是中国古代书画投资,市场上赝品相对较多,没有专家给予指导,容易上当受骗。投资者应由浅入深,比如从当代艺术开始进入,逐渐培养兴趣和经验,再进入高端领域比如古代、近现代书画和老油画。
值得留心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市场下滑,曾经给投资者心中留下了泡沫的阴影。对此,林松用一句老话来缓解这种紧张情绪:“没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但是泡沫要适中。”
林松认为,艺术品市场因为繁荣就会衍生出一些人们不喜欢的东西,当代艺术时间距离近,市场检验过程短,的确有泥沙俱下甚至商业价值高于艺术价值的泡沫,还有的作品不错但不应该卖的是未来的价格。“即使没有遇到金融危机,当代艺术品市场也开始自我调整了,现在已经回归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区间。一开始疯狂的买家也进行了自我修正,泡沫已经基本被挤走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术史上值得留下来的作品会存在下去,而且价格会更高。”

 抗通胀预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各国央行向经济注入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利率被削减至历史新低,不仅是在中国,全球通胀都在抬头。近两年全球流动性的泛滥也是艺术品市场今年上半年反应强劲的一个重要原因。
梅建平将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比方为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一场感冒,很快就恢复了繁荣,这和世界各国使用的流动性猛药有关,而通胀预期对艺术品市场的新一轮崛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过去50年艺术品投资回报和股票回报基本相当,股票投资回报是10.4%,艺术品投资回报基本上在10%。而且,艺术品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美国短期国债、长期国债回报,其回报率分别为5.3%和6.5%,也远远好于黄金,黄金回报也在5%左右。”梅建平曾建议外汇储备投资艺术品抗通胀,他认为艺术品是一个相当好的抗通胀工具和实物资产,五年十年之后,艺术品投资回报和通货膨胀率比较,艺术品市场的走势会远远好过通胀。
通过自己在艺术品市场十多年的磨练,林松也坚信艺术品抗通胀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他举例说,今年春季拍卖会上,黄庭坚《砥柱铭》创下4.368亿元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而此前它从日本回流后曾以2000万元卖给台湾收藏家,五六年后它的价格已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了。一件康熙皇帝玉玺在3年前是4000万买入,今年在香港拍了8000多万。林松表示,稀缺的资源未来一定是更高的价位。购买者也不是缺钱的人,他一定会等到一个值得或者非常诱惑的价格时才会放手,另外还有一个情感因素,他很喜欢这件艺术品可能终生都不会出手,而到他的下一代手里后,艺术品的价格又不知翻了多少。当然,林松强调这仅限于最优质、最有稀缺性、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投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淘换的过程,一般性作品置换成好的作品,好的再换成经典作品,经典作品再换成金字塔尖上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