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题投资与行业配置

(2010-01-11 17:31:21)
标签:

杂谈

主题投资与行业配置

银行、百货、食品饮料等消费及金融服务行业被多家机构超配;代表中游制造利润增长的钢铁、面临调控的房地产业及通货膨胀受益的资源类个股,机构分歧较大。

在投资主题方面,可以看出,各家券商都非常看重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强调经济由投资拉动向消费增长拉动转型中带来的机会;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型战略产业逐渐取代传统高耗能产业带来的机会,也引起多家机构重视。另外,上海世博会和区域经济发展,也被部分机构认为是很好的主题投资机会。
对以银行、保险、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业,大多数机构都比较看好;相反,对以钢铁为代表的中游制造业的利润增长,分歧就比较明显;而对资源产业,多家机构不再像以往那样看好;因为中央调控政策从严,对房地产业,机构争议也较大;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上市公司,因为得益于城镇化进程提速,得到不少机构青睐。对出口复苏受益较大的相关产业,包括纺织、服装、航运等产业,也有部分机构非常看好。
不少分析师表示,2010年行业配置需重点遵循攻守平衡的思路,即进可攻、退可守。在市场稳步上行期间,超配金融、地产、钢铁、煤炭、化工等强周期行业;当市场出现回调或中级调整的时候,大消费类行业可能表现更佳。
平安证券的报告预计,2010年A股市场将是底部逐渐抬高的牛皮市,经济的逐步复苏、企业盈利的不断改善将对市场构成坚实的“价值底”。但在宏观经济政策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以及增量流动性对市场的整体推动效应减弱的背景下,预期2010年A股市场难以走出诸如2009年的整体性单边上涨行情,指数将缺乏持续的上涨动力和整体性的机会。因此,报告指出,2010年从A股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将是对子行业和个股的深入挖掘,在波动行情中淘宝。
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认为,如果包括股息,2010年新兴市场股票的平均回报率将达到15%,发达市场将达10%。欧元区和英国股市在发达国家中最有投资价值。在经济活动复苏、企业信心回暖的背景下,2010年瑞银看好能源、材料和信息技术类股。
英大证券指出,市场主体的投资机会与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并存的局面将有可能出现。虽然最佳的配置时机已经过去,但仍然可持有股票、房产,低配现金,债券还未出现较佳的超配时机。资产配置的方面,投资吸引力比较排序依次为:H 股、B 股、封闭式基金、QDII、A 股。行业方面,建议重点关注金融、煤炭、石油化工、房地产、航运、造纸、通信、工程机械、家电、钢铁、医药、农业(含林业)等。建议投资重点关注3 个投资主线:(1)上市公司业绩回暖;(2)产业整合与资产注入;(3)低碳、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及高新技术的应用等。
国泰君安建议,在2010年执行以下行业配置策略:
上半年重点超配量价扩张型的中上游行业:投资重心顺产业链上移,逐步向中游、上游推进。钢铁、煤炭、建材、机械、化工等中上游行业正进入景气扩张阶段,是上半年投资重点。先导型的地产、汽车仍在持续景气中,大金融部门继续受益适度宽松货币环境。
年中重点超配通胀受益型的上游资源型行业,低配通胀受损的下游行业,并逐步减持政策敏感型、货币敏感型行业。
全年灵活精选新兴产业与大消费投资机会,下半年加大防御性资产配置。2010年一季度行业配置建议:超配量价扩张的中上游行业+金融,主要是钢铁、保险、证券、煤炭、建材、机械、银行、电子、房地产。
华泰联合证券强调,2010年投资主线以中游制造为主,上下游存在结构性机会。预计2010年基本面依然向好,从市场估值来看,周期性行业估值相对偏低,而消费类估值偏高。周期性行业估值提升来自于政策调控、融资压力以及产能过剩等制约因素的消除,或是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制度变革带来的大盘股的抵押价值提升;而消费行业估值提升来自于业绩超预期。金融虽估值偏低,但市值占比大,融资压力二季度之前难以消除,因此一季度估值提升较难。由此建议2010年一季度可以超配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化工、机械、钢铁、煤炭、食品饮料、商业、农业、医药。
西南证券尤其看好银行、券商等金融板块。对银行股而言,净利息收入水平有望一举改变2009年的下降趋势,取得显著增长,成为推动明年银行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明后两年A股银行利润同比增速将分别达到22%和27%。而当前银行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仅为17.9和2.7,处于历史低谷,银行股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而随着创业板设立以及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陆续推出,券商板块将从中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