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数  看风起,好雨知时节

(2010-01-11 16:35:51)
标签:

杂谈

陈数  看风起,好雨知时节

风是看不见的,破译密码就是看见了风。时令好,雨来得正是时候。

文  苍玮   供图  小江   

早想写写陈数了。
作为《暗算》迷,已经写了太多文字,一直想写却始终没写的就是这个黄依依了。也许演员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自己也想不到正在创造的是一个如此经典的人物形象;或者真就像该剧导演柳云龙所说的,戏文已经完结,但在剧情的留白处,填满了观众的思维。
电视剧 《暗算》甫一问世就风行的2006年,一向后知后觉的我照旧没怎么察觉,直到2008年末,因为小说原作者麦家获得茅盾文学奖而促使东方卫视再次播映时,才蓦然见到,并顷刻倾倒,从这件事上还得出一个结论,与美好事物的邂逅,什么时候也不算晚。
今天再谈到2005年参演的剧目,对于演员来说一定是过时了。他们的职业与生活状态的特点决定了其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在某个角色里耽恋太久,他们必须快速地出戏也才能饱满地继续投入下一次创作;但之于普通观众,那些盘桓不去久久萦怀的观剧情感总能在某些经意或者不经意的时候再次浮现,所以老话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此言信矣。
《暗算》光碟片看了不下5遍,依然有新看的感觉,我发现自己每次观赏都以《看风》开篇,《捕风》第二,《听风》最后。看得多了,便能够不把三个故事当成各自独立的章节而对贯穿其中的逻辑关系一再玩味,也才悟到《暗算》其实是一个男人的史诗。《听风》是一个父亲般的安在天,《看风》是一个情人般的安在天,《捕风》是一个孩子般的安在天,他的成长史以倒叙的状态反向呈现,《捕风》是安在天的前传,安从钱之江那里应有的传承是他一生的前提。《听风》中耳聪目瞽的阿炳是为了成全安在天作为男人完美的一生、雄浑的史诗而第一个出场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悄然诡异地隐匿,像一支烟花绚烂之后烟消云散。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显得有些不尽人情,但阿炳确实将浓缩了全部人生精华的这一段经历献给父亲般的安在天,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我想就算他事先可以选择他也是无怨无悔,这是令人敬畏的一种投桃报李,一种庄严崇高的生命格局。那么,《看风》的黄依依呢?
黄依依在一片1960年代的庄重素朴中轻盈入画了,初见时没觉得惊艳,只是有点眼熟,可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身为女生自然对情感戏特别关注,也曾经一如其他同好者一般为黄依依和安在天的苍凉结局纠结不已,第一次看就一下明白了很小的时候学过的却一直不大能深切体会的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陈数接到黄依依的角色有点救场的感觉,一开始并不是她,因而也就没有了其他主创对于剧本的百般揣摩。陈数直言——意外降临的“依依”是否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意想不到呢?没有很多时间做案头工作,匆忙中,凭直觉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改变从前的表演方式,尝试让角色来贴近我。
这是一个以往鲜见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丰盈完美一波三折,拥有绝世禀赋又在世俗层面极其脆弱。有篇文章套用言指梦露的那句“绝望地向往着这个女人”来形容对黄依依说不清的感情,“莫名其妙地向往着这个女人”。说一个女人如魔方般多面,要单纯时,一面单色;要绚丽时,六面杂色;要理智时,面面统一;要顽皮时,章法无迹。
而在黄依依心心念念的安在天的心目中——“黄依依是一个与我的妻子小雨太不一样的女人,她天生丽质,同时她的知识、身份、地位和她漂亮的容貌一样过人,一样耀眼。这种女人是天使,亦梦亦幻,可遇不可求;然而又热艳、妖冶、痴迷、大胆、辛辣、放浪、自私、无忌、无法无天、无羞无耻,像个多情的魔女。”
“多少年以后,当我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我依然想不明白自己和黄依依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没有‘光密’,我们可能终生无法相遇;但同样因为‘光密’,注定我和她在相遇之后,又各自而去。”
永远的相提并论,永恒的擦肩而过!
笔者撰写此文时,陈数正在为即将于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话剧《简爱》用心排练;而再往前翻,一年前的12月,在同样的演出殿堂里,她是最美丽优雅的陈白露。跟随《日出》剧组从2008年5月的首场,全国巡演直到2009年5月的落幕大戏,整一年,“我满足得很。很庆幸能在我最好的年纪、最好的状态,诠释了这么经典、适合我自己的一个角色。而且,我证明了,我是一个舞台剧演员,我的作品放在那里。”
 《简爱》和《日出》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话剧的氍毹几乎是所有演员的试金石这也毋庸置疑,然而,当初27岁的陈数演出了32岁的黄依依、凭这个惊才绝艳的人物荣膺30年中“十大经典电视剧人物奖”、把伊人刻在万千观众心上并载入中国电视剧史册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经典的产生要比经典的传承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缘际会。用陈数自己的话说,当时她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角色恰逢其时地来到,早一点达不到所需的积累,晚一点又难追回渐行渐远的纯真。这令我想起了《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瞿恩的那句著名台词,“我实现了理想还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将这句式套用过来即为——到底是我演绎了经典,还是经典通过我得以成为经典?黄依依成为了陈数的“这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以为她在上文所说的那句话可以变成“很庆幸能在我最好的年纪、最好的状态,创造了这么经典、只属于我的一个角色。而且,这个角色永难复制,即使是我自己,也不做第二次想”。
《倾城之恋》选角,好几位大牌竞逐,导演梦继说:“我们一闭上眼,首先出现的还是陈数的形象。”编剧邹静之看到她说:“这个女人对人生的态度,透着冰冷,却有把握。”于是,伴着她以柔婉萦回的女中音演唱的《在青青的草叶上》,白流苏让2009年的陈数用迷离低回的美感再次征服了观众。然而,依笔者看来,一部几万字的薄薄小说即令拥有再多隽永深涵的元素也支撑不了一部加法太多的长电视剧,相比较,我更中意周润发、缪骞人的那一部港产片,绝对忠实于原作,没有横生的枝蔓,所欠缺的唯有女主角不够漂亮过于拘谨而已,于是也不免产生了时空交错的想法,真希望周郎能再少。
“我骨头里是凉的,天生一张冷脸,和周围永远保持距离。”陈数如是说。   
有人说她刻意保持和娱乐圈的疏离,但其实看到她的角色,多多少少都带有这样的色彩。比如在《暗算》之际,笔者看到黄依依觉得眼熟,实则源于之前看到的孙周导演的都市情感佳作《相思树》。这部2006年的作品篇幅只有29集,却耗费了6个月时间制作,因而品质精良,曾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却因为重播不多而没有获得本该有的效应。陈数饰演女二号,在感情的迷茫中走上不归路的电台主播尚洁。如果说以《暗算》为代表的谍战剧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那种浪漫又庄严的理想主义可以唤醒主创者最热烈的创作冲动亦能唤醒观赏者心底的那根虽然纤细却总能被拨动的弦;那么,《相思树》这种当代都市片就因为能映照出市井中形形色色的众生、源于生活而又的的确确高于生活脱离了琐屑的纪录层次而引起观者的共鸣,都必然有一些称之为情怀的东西来激荡了我们平淡的心灵。陈数不是上海人,但她的精神气质层面有种包含洋气、精致、柔雅、自珍等元素的海派味道,这令她成为此种类型角色的绝好诠释者,比如《相思树》,一个看上去不激烈不热络的人物,再见到时或许不能马上想起,但只要想起来就忘不掉。
近年来的陈数渐有了“大青衣”的美誉。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称为青衣,南方剧种叫做正旦,因所扮人物大都穿青素褶子而得名。在戏曲中本指端庄严肃正派的女性,但影剧界所谓的“大青衣”应是就其在旦行里占据着最重要地位而言。有位享名已久的女演员说自己的银幕荧屏形象直接跨越了少女阶段,从少妇开始,陈数的情形相仿佛。所不同的是,陈数几乎没有塑造过那些庸常琐碎的妇女形象,知性优雅,在当下社会罕见而令人神往,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才是“大青衣”的气象。
不必再说陈数的东方歌舞团生涯,也不必赘述生于艺术家庭经年所受的氛围陶冶,她对音乐的感觉在《倾城之恋》的片尾曲中一听便知,我们在舞台剧演出和苛刻的旗袍秀中也自然能看出这位印度瑜伽中级教练的研修成果。懵懂女孩在街上被星探拉住就可能成为天皇巨星的时代大抵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多元化的竞争社会里,大器晚成不怕,只要在艺术的道路上能够走得长长远远。
陈数本来叫陈澍,是她身为大学教授的外公外婆起的,“澍”字不能遣词造句,只能用于人名,意为“及时的雨”。多好的一个名字,写起来也漂亮,奈何现代人对字典的敬而远之就让很多这样的字成为了生僻字,连累了名字使用者,尤其是一个注定要成为公众人物的人。不过这名字倒是恰如其分,对于《暗算》来说,陈澍何尝不是一场“及时的雨”呢!戏行里有句话叫“救场如救火”,可能真是因为顺应了“戏大如天”的行规,有相当多的名角就是因为救场一战成名从而开启了光辉的星途。
“风是看不见的,破译密码就是看见了风”,所以黄依依是看风者;风起之后,雨随即而来,时令好,雨来得正是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