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红筹”咨询
(2010-01-04 16:14:50)
标签:
杂谈 |
[赛迪顾问]“红筹”咨询
虽然享有国有控股的政府优势,但是作为内地唯一在香港上市的咨询公司,依然将“思维创造价值”作为核心理念。
文
初次见到李峻的人,总会对这位赛迪顾问的执行总裁留下两个印象:一是他的身高;二是他的快速思维。作为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博士,这位拥有着篮球运动员一般身高的决策者总是会以最快的思维来找寻出提问者想要的答案,而在他的身后,这家由原国家电子工业部下属一信息处改制而来的咨询公司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大而快速的变革。
提起赛迪顾问,人们更多想到的还是它的东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即赛迪集团)这个官方称谓。作为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智库机构,赛迪顾问给人的感觉总是亦官亦民。
而事实上,赛迪顾问的前身原国家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信息处更像是一家正宗的智库机构。对于一般人并不熟悉的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处的职能是搜集与之相关的行业信息并加以研究,从而立字成文形成对国家有用的战略报告书。这一切直到2000年才开始发生变化。
2000年到2002年,国内互联网企业遭遇到了互联网泡沫的冲击,存活下来的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市场研究与产业规划方面的重要性,而赛迪顾问也在此时应运而生。
200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开始改为股份制形式的国有企业,而作为其下属的赛迪顾问也于2002年12月12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上市的咨询公司。“这样的做法更多地是考虑到整个集团的布局,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市,我们可以更多地吸纳资金,同时也可以将业务透过二级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李峻说。
作为赛迪的创始人,罗文把企业的理念定为“思维创造价值”。
2002年,刚刚上市的赛迪顾问,其主要业务依然是之前的数据搜集。依靠之前扎实的数据库积累以及政府背景下的与各大IT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赛迪顾问所推出的IT行业的研究报告依然是当时国内IT企业的抢手货。“我们当时每年都会推出100多种整个IT行业的细分产业报告,依靠卖给企业,足可以养活我们自己。”李峻表示。
不过,单一的产品似乎并不能满足之后的情况。在客户买完赛迪顾问的报告之后,其使用价值往往可以达到三年,那么除了销售期的第一年之外,接下来的两年如何发展成为公司面临的问题。“我们总不能只靠卖报告为生。”李峻的话代表了当时整个企业的一个想法,当数据库的积累为赛迪顾问创造了并不同于其他试图完成转型的国有企业所面对的那些阵痛初始阶段之后,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成为赛迪顾问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时,赛迪顾问花了近半年时间做了一次整个市场的细分调查,他们发现客户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一种整个行业的信息资源获取,而在当时,国内这类公司几乎是空白。
依靠着这种第三方“中介人”的身份,赛迪开始将业务进行拓展,原本单一的数据报告衍生到涉及企业并购、投资并购、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而原本局限的IT行业也已经拓展到了包涵金融、能源、交通、政府、制造、电子产品等多个行业。
“在这个市场中,发展的连续性是可以预见的,无法预见的是如何保持与这种连续性同步的发展。‘思维创造价值’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它代表着我们的一种态度。那就是只有你比较理性地对待你的产品和客户,通过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那么他们才能为你创造价值。”李峻认为。
在赛迪顾问的营业额中,只有10%是来自于海外业务,而这些业务也都是集中在海外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现状的信息需求上。“联想已经进军了国际市场,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你仔细观察它的财报会发现,支撑整个企业发展的依然是国内市场。我们也如此。”在李峻看来,赛迪顾问目前的发展还依然在于立足于本土市场,因为这块蛋糕太大了,而且比国际市场更有诱惑力。
对于新兴的中国市场来说,已经完成转型的国企需要更多熟知国内政策与国际运作规律的智库机构来为之制定发展规划,而对于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来说,找一个当地的“本土和尚”往往要比去求助于麦肯锡这些国际巨头更好“念经”。
这样的定位让赛迪顾问充满了机会,刚刚下发的北京与上海两地的“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成为了赛迪顾问新的业务。而作为热炒的创业板,赛迪顾问同样涉足其中,不仅仅是对其中的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相关的咨询服务,赛迪顾问还作为立思辰、华测检测、银江股份、网宿科技四家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的顾问咨询,为其提供了IPO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