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要投就投风电业中的第三产业
(2009-08-01 10:46:27)
标签:
《投资家》第7期报告会财经 |
分类: 报告会 |
要投就投风电业中的第三产业
风电技术发展一半靠知识,还有一半要靠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3万亿元的总投资额让人们对《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充满了期待。这其中,风能又备受关注。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先生。
《投资家》:风能发电的话,现在的上网电价是多少?
贺德馨:现在的并网价格平均是5毛钱左右。但是根据专家的分析测算,一般应该到6毛这样才能盈利。国家发改委每年也都在研究什么样的电价比较合理,这些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从历年的发展来看,上网电价是逐渐在提高的。另外,投资商想要投资,除了关注上网电价,自己还应该要做好当地的风能资源调查,认真做好风电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如果风能资源调查比较好,风电机组装了之后等负荷运行能达到年2300小时以上,再加上风电机组质量保证,那么即使在5毛钱的电价水平,风电场还是可以盈利的。有些风电场虽然也经过调查,但是如果测风时间不到一年,再加上测出来的数据没有正确地处理,往往也会导致最后达不到应有的发电量。
《投资家》:风力发电的这一不稳定导致并网困难,制约了风电产业的发展。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贺德馨:任何间歇性的电源肯定都会对电网产生冲击。但是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的。国外,风电场装机容量与电网的比例比咱们要高得多。咱们控制在5%以下,国外可以达到10%,丹麦甚至是20%以上。他们主要依靠电网的调度来实现。我们现在风电还没有完全纳入电网公司的调度。另外,风电虽然不能完全做到像火电那样,但是从风电技术上我们还是可以尽量做到与电网和谐。
《投资家》:从技术方面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贺德馨:风电技术发展一半靠知识,还有一半要靠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国的风电技术研究从80年代初就开始了,现在科技部的863、973计划中许多项目都是支持风电技术进步的。但是由于风电大规模的应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经验上的积累不足使得我们在技术上跟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风电机组的总体设计上,其中有一些核心技术我们没有掌握。比如说叶片翼型,也就是叶片断面的形状,我们现在用的都是国外的翼型,通过高价购买或者通过联合设计的方式去获得这个技术。
另外一个主要的差距在于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研发一个样机,出现问题并不奇怪。但是到了几十台上百台批量生产的时候,绝不允许出质量问题,这需要咱们企业严格按照风电机组研发的流程来生产。此外,进入生产之后,还应该有相应的技术来保证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的工艺流程质量。质量上去了,也标志着我们风电技术上了一个台阶。
《投资家》:关于风电机组的未来技术路线,有些人认为垂直轴将会取代水平轴,您怎么看?
贺德馨:垂直轴取代水平轴,我认为还不能下这个结论。当风电机组大型化以后,垂直轴风电机组面临要解决的动力学问题比水平轴复杂很多,目前技术上还不具备完全解决的能力。受这一技术瓶颈的制约,垂直轴在目前不能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美国加州就是一个例子,将垂直轴风电机组全部换成了水平轴。加拿大发展得也很早,但是直到现在,垂直轴的很多风电机组问题还没能完全解决。
《投资家》: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如何?
贺德馨:海上风电是一个方向,但是进度不宜过快。因为技术上的难度比陆地要大。我们国家目前主要在近海滩涂上发展,船怎么进去,地基怎么打,这些都需要很高的技术。欧洲的发展速度也不像原来那么快,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只占有百分之几。技术上的难度使得海上风电装机价格要高于陆上一倍以上,这样导致发电的成本也会高出很多。
《投资家》:假设现在有个企业想要投资风电产业,您会给予哪些建议?
贺德馨:现在风电产业里,整机厂商有70家,生产叶片的也有50多家,这些拥挤的地方就不要再投了。我的建议是,要投就投风电产业中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比如说做物流运输服务,做风电机组安装、运行、维护服务。运行或许有些企业不愿意别的公司介入,但是维护可以,如叶片的清洗。不要小看这个,现在120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有多少叶片?每年把它们清洗一次,发电量能增加5%。风电场开发商把5%的发电量收入中的百分之十给你,这收入就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