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像志·虫草季 

(2009-08-01 10:08:15)
标签:

《投资家》

第7期

影像志

文化

虫草季 

在操着不同口音的藏语讨价还价的同时,背在身后的衣

袖中露出了他们惟一的武器——一把精巧的铜质小秤。  
摄影报道/罗健

 
  6月,索县街头惟一的十字路口热闹起来,一些陌生面孔照例出现在路口的显著位置,在大多数时间里看似无所事事,一旦有手里捧着小塑料袋的当地人迎面而来,他们便凑上前去。在操着不同口音的藏语讨价还价的同时,背在身后的衣袖中露出了他们惟一的武器——一把精巧的铜质小秤。
  他们是专门来此收购冬虫夏草的虫草商人,来自西藏的各个地区和西藏周边的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每逢5、6月份虫草采挖季节,他们便从家乡赶到这里,收购当地牧民采挖的新鲜虫草,然后卖到各地。这样从原产地到销售地的一买一卖,价格可能涨了几倍。一年里,虫草商人这两个月的收入远远超过其他月份的总和。
  这种只有寸把长的东西带来的经济效益如此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60年代,作为中药材的虫草由国家统购,每斤的价格只有12元。80年代价格放开后,它近乎神奇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多的为人所知,价格自然也一路飚升,20年间涨了近千倍。现在,普通的虫草每斤在原产地的价格2万多元,而转手到拉萨的藏药店里已涨至6-8万元,进入北京、上海等内陆城市后,则飚升至10万元以上。原产地售价可达3、4万元以上的极品虫草进入内地后甚至可以达到20万元以上的天价。
  于是,采挖虫草在整个那曲地区都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一个一百多人的村子,到了虫草采挖季节便会有一半以上的人住在山上,青壮年劳力带着帐篷,被褥,煤气灶,粮食,一起在步力所及的山腰随时组建起帐篷村落。他们需要每天趴在山坡上,歪头斜眼,透过草丛扫描露出地面的棕色草杆。几个人把一座山的虫草收入手中的塑料袋后,再翻过去向另一座山进军。
  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然而他们也不是这个虫草舞台的局外人。许多4、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被老人带着就近上山采挖,朝出夕归,虽然收获不会太大,但就此开始学习这可能为他们受用一生的谋生本领。
  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中小学校的“虫草假”,也在一定程度默许甚至鼓励了中小学生加入虫草采挖大军。因为即使没有虫草假,这些腿脚灵便、眼疾手快的孩子们也会听从家人的安排珍惜这一年中最大的赚钱机会而选择逃学。家家如此,学校只能妥协。
  按照规定,喇嘛不能参与虫草采挖,但是可以在这期间住在家里,以弥补这段时间村里劳力的不足。也有许多喇嘛加入了街头虫草商的行列。等待着去外地寺庙朝拜时顺便赚上一笔。
  6月,那曲的消费旺季伴随着虫草采挖季节一起来到,杯筹交错的场面在县城为数不多的饭店里随处可见。而商店也必须在这段时间备齐充足的货源,大部分村民一年的生活必须品都会在这时候购进。夏天过去,一切又恢复平淡。等待明年的夏天。
  
  冬虫夏草,学名为cordycepssinensis,它既非植物也非动物,是一种寄生于昆虫內之真菌的通称。冬天以昆虫为寄主,逐渐把昆虫的本体吸收,以产生自己的菌丝,最后在夏季成熟并破虫而出。古书记载其“理诸虚百损”,由于产量稀少而成为名贵的中药材。
  野生虫草多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中国青藏高原的虫草产量占世界的98%以上。
  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地区是著名的虫草产区,以虫草质量好产量大著称于世。而三个虫草大县——索县、比如县、巴青县的产量就占了该地区的80%,当地村民以此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在这些虫草大县形成了独特的“虫草经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