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本道·寻找下一个百度

(2009-07-30 10:14:05)
标签:

《投资家》

第6期

资本道

财经

分类: 资本道

  寻找下一个百度
  经纬中国和徐传陞都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一群人。投资的项目少,

这样有精力去更多地看市场机会,更多地帮助企业成长。
  文/本刊记者孙雨


  有人挥手就是百万美金,却声称自己很抠门儿。
  因为作为天使投资人最经常做的事就是“慷慨解囊”,常常为一些刚创业、处境寒酸的企业提供最初的融资资金,然而热爱早期投资的徐传陞却声称他和他们的团队都很“小气”。“我在2005年到2008年中只投资了6个项目,其中2007年投资行业过热,存在泡沫太多,我一个项目都没投!”“低调,不跟风,慎重。”这是和徐传陞接触的朋友们对他最直接的评价。
  
  
  慢半拍的VC
  
  2008年,在将易趣转手给eBay的两年后,易趣中国的创始人邵亦波与原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张颖共同发起了经纬中国(MatrixPartnersChina)基金,并将慢性子的徐传陞拉来做管理合伙人(GP)。
  “Weemphasizequality,ratherthanquantity,inmakinginvestmentdecisions.(我们投资时看重的是项目的质量,不是数量)”
  经纬创投(MatrixManagementCorporation)网页上的这句话,鲜明地表达了他们的做事风格——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不会轻易出手投资。然而,这个看上去总是“慢半拍”的投资机构,却有着让人惊讶的业绩——从1977年成立至今,他们已经从苹果电脑、联邦快递、SanDiskCorporation(全球最大的闪速数据存储卡产品供应商)、SycamoreNetworks等众多世界级的企业中成功退出、获得了足够让人“眼红”的投资回报。
  经纬创投这一谨慎小心的风格,无疑正中徐传陞的下怀。2008年,徐离开了已工作9年之久的TDF团队(其中的D就是他英文名字David的开头字母),来到经纬中国。“凯鹏华盈注重的是成长期和扩张期的投资,我更喜欢投资早期和种子期的企业,之所以为什么会选择,这和我的性格有关吧,比较慢热和谨慎。”徐传陞这样解释,无疑这一点正是他与经纬创投互相吸引的地方。
  然而,这并不能够解释经纬中国看重他的原因,也不能印证他的成功。仔细想想,这个一直隐藏在镁光灯背后的投资人到底有什么特质吸引着经纬中国这个投资团队呢?其一,徐传陞曾经所在的团队TDF(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国内的红杉资本、IDG比起来并不响亮,规模也相对较小;其二,人们也并未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成功投资案例中想起有一个叫做徐传陞的人。
  顶住压力高价入股百度,成功选中康辉医疗,P-CUBE被美国思科以两亿美元收购,瑞声声学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在记者对其周围朋友的采访过程中,徐传陞参与的这些投资项目被一一挖寻出来。
  
  百度是个例外
  
  2004年,百度开始进行第三轮募资,积极准备上市。
  这一年,徐传陞频繁地与百度联系。因为在他看来,百度的商业模式不仅被google证明异常成功,更拥有自己的创新所在;而李彦宏这个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更是赢得同样技术出身的徐的青睐。对于徐传陞来说,百度这块肥肉势在必得。但是在获得德丰杰和IDG联合投资的100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之后,百度并不缺钱。当google介入这第三轮融资时,直接把百度的估值推高到了2亿美元,这一价格着实给当时跃跃欲试的其他VC当头一棒。
  为此,徐传陞与TDF的其他成员反复商议。按照常理,上市之前匆匆投资只能带来两倍左右的回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继续下注百度么?另外,当时攥在TDF手里的资金几近见底。之前,TDF已将手里的钱分别投向了阿里巴巴、分众传媒等十多个企业,如果下注投资百度,那么有可能会放弃其他的项目。在经过一番挣扎后,徐传陞及TDF最后的决定却是顶住压力,高价入股百度。为此,在2005年年初,TDF基本停止投资新项目,以便预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后期投资使用。
  2004年6月,Goolge、DFJePlanet、TDF等7家机构共计投资1500万美元,换取百度股票224.8877万股,其中TDF获得14.9926万股,其余则由Google、DFJePlanet等其他6家瓜分。仅从如此多的参与投资机构就可以想象,当时若是想争得一些百度股份是多么的不易。
  在投资一年后百度顺利上市,其在纳斯达克创造的一连串奇迹自不必多说。徐传陞赢得了这场赌局。
  
  康辉医疗不是偶然
  
  2004年,徐传陞感觉到全球医疗设备制造潮流正在向中国转移,凭自己这么多年的投资直觉,他决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一定要投资该领域的企业。
  当时的TDF从未涉及过这个领域,医疗设备在许多GP看来依然比较陌生。除此之外,发展高精尖端的医用器械设备项目,是个“烧钱”的活儿。一个中型医疗器械投资项目大约需要1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往往是几家投资公司共同注资,每家分摊二三百万美元。随着项目的推进,再考虑不断投入。
  于是,徐传陞这个外行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考察了国内40多家医疗制造企业,国内当时前十名的医疗设备制造企业都被徐传陞一一找来,他希望能够找到心中的那个“灰姑娘”。就在该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因估值过高而被徐传陞否定后,一个名为康辉医疗的企业闯入他的视野。康辉医疗的创始人蒋谊康是一个务实而有抱负的江浙企业家,他在医疗行业不走灰色地带,以质量取胜;另外,康辉医疗并不像许多国内企业一样,把握不好自己的定位、漫天要价,它的合理估值在一向“抠门儿”的徐传陞看来比较入眼。
  2006年2月,江苏省外汇管理局批准中国康辉控股公司在开曼群岛正式成立,并反向收购康辉医疗,无疑,这通常被认为是众多中国企业引入风险投资、准备海外上市的第一步。随后,由徐传陞和IDGVC的章苏阳操刀向康辉医疗注资1000万美元,获得20%左右的股份,静态市盈率在9倍左右。
  在徐传陞等投资人的帮助下,从2006年开始,外部经理人团队完全接管康辉医疗,原有管理层几乎全部清退,原因是“教育成本太高”。全公司上下先后走了200多人,先后引进来自世界500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30余名,他们帮助企业经营走向正规化、国际化,为日后上市等做好准备。而今,康辉医疗已经成为了国内骨科医疗器械中最好的企业。
  2008年1月,徐传陞又联合IDGVC、SIG&CDH再次向康辉医疗注资3700万美元。虽然计划之中的海外上市被经济危搁浅了,2009年5月,康辉医疗却再次获得维梧生技创业投资管理公司(VivoVentures)的风险投资,维梧生技董事总经理ChenYu也将作为投资方代表加入康辉管理团队。
  “医疗领域竞争激烈,门槛很高,但它拥有未来的病患市场,前景很大,中国未来5到10年一定会出现大型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企业。在这一领域我们不会投资非常早期的企业,而是会看重在该领域具有一定规模、排名比较靠前的企业”,谈到如何遴选企业,徐传陞说。显然,对康辉医疗的投资并不是徐传陞偶然碰到的,而是像寻找灰姑娘一样,拿着“水晶鞋”一家家苦苦寻找出来的。
  
  谁是下一匹千里马
  
  慎重投资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挑剔,希望成功率在八成以上的徐传陞,到底什么样的项目才能被他一眼相中呢?
  “我们一般会进行第一轮或第二轮的投资。在第二轮所投的企业中,我们选择的都是做到一定规模,马上就要盈利或者已经稍微盈利的企业。但是我们不做PER-IPO项目。我们所投的企业都是要等3到6年才上市的公司。”徐传陞说,“经纬中国和我都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一群人。投资的项目少,这样有精力去更多地看市场机会,更多地帮助企业成长。”
  在美国的经纬创投就是如此,很多再次创业的企业家会回头再来找他们进行融资;而在融资阶段,经纬创投也坚持在第一轮中做主投,而且必须配以董事席位。这样,整个基金的回报率有保障、也会更多一些。
  “2008年11月,当时的融资环境已经非常不好了,但是我决定投资一个种子期企业。”徐传陞透露了一个目前还没有对外公开的投资项目,“我和另外一个投资人共同出资100万美元。”这家公司主要提供互联网软件服务,现在仍然在研发期间,几个人挤在居民楼中的一个房间里,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以上,条件很艰苦。这个能让徐传陞在进入经纬中国后第一次掏钱包的企业,无疑在估值上下足了功夫。
  由于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对自身估值都没有一个概念,尤其是在市场好的时候,许多新的投资人如对冲基金等都竞相入市,使很多企业没有上限地提高自身估值,远远高出了实际价值。
  “能够让我决定最终投资一家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估值要合理,因为我比较抠嘛。”徐传陞笑着说道,“你也看到,2007年并不是没有好的项目,但是水涨船高,很多企业随着投资市场的繁荣而估值过高。所以这一年中虽然我也在到处看项目,但是最终我都放弃了,因为企业估值和自己的估值相差太远了。2009年,虽然在投资节奏上仍会保持每年八九个项目,但是我们会把估值这一环节盯得更紧。”
  “另外,企业的团队是否能够被投资人认可这一点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上面所提到我刚刚投资的企业,它的创业者的性格就是我比较偏爱的。”徐传陞透露着他对创业者的评判标准,“其实,很早以前我们就认识了,他曾经在一家很大的相关领域的公司工作,而他现在的公司还没有他以前的办公室大,但是他那种创业的激情真正吸引了我。”
  这个创业者与徐传陞在2008年的一次会面中提到希望放弃目前的工作,自己创业。徐出于对其专业领域和为人的认可,表示有投资的意向。“没想到他就一刻都等不了了,在金融和市场环境并不好的时候,自己拿出几乎所有家当,租了一间居民楼,聚集了八个很有干劲的年轻人,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奋斗了起来,在公司打地铺的时间甚至比在家的时间还长。”从确认投资意向到签署协议,到将资金到位需要走一个程序,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但他居然迫不及待地先将自己的积蓄投入“动工”了,这种激情是很有感染力的。
  这家企业大约会在今年的四五月将产品推出来,在未来一年内会启动一个新的增长模式,在企业发展中徐传陞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帮助他们。“很多受欢迎的企业并不一定能够赚钱、盈利,但只有能够盈利或具有盈利潜力的公司才有投资价值,所以到那个时候,根据企业的发展我们会去思考追加投资以及引进其他的投资者。”徐传陞如此系统地规划着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
  可以看到,虽然经济环境不尽如人意,但徐传陞又踏上了寻找“千里马”的征程,他依旧没有计划谁将是下一个百度,他只是紧紧捂住兜里的钱不乱花,不紧不忙地小心挑选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