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益·减碳·周小川的减碳金融新思维

(2009-02-04 18:36:19)
标签:

《投资家》

第1期

公益

减碳

财经

分类: 其他

周小川的减碳金融新思维

/本刊记者 岳巍

 

20081213日,北京万豪酒店,贵为中国央行行行长的周小川在起哄和掌声中,仍旧笑容满面地继续着自己的终场演讲。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财经》杂志的盛大年会。就像其主编胡舒立所言,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尽管这些起哄使得是次近乎完美的年会有所折扣。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周小川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他将话题引到了碳减排身上,并且在这个话题上花费了接近20分钟的时间!周小川显然是让台下近千名听众中的大部分人失望了,在他们眼中,减碳,似乎与他们无关。

不过,并不是所有听众都认为周小川的演讲内容无意义,在掌声中,也有人大声地为周小川叫好,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抵消掉在他们看来不友好的举动,生怕周小川会因此而停下对于减碳话题的深入谈论。

作为对话者,胡舒立在周小川结束演讲之后用了“震撼”一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尽管她也承认,作为记者,其实更希望听到周小川谈论关于中国银行业如何走出金融危机的议题。

其实,检索周小川近年来的数次公开讲话,不难看出,减碳一直是他关注的重要议题,并且似乎一直在努力地想要使中国金融业在减碳上能够大有作为。我们也许可以得出推论,中国央行早就在试图寻找一个切入点,将中国的金融业引向减碳领域,使之在这块可以被称为最有希望的产业领域中占据一个制高点,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下一轮的金融战略布局。

原本这个布局的过程不疾不徐,减碳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似乎也是一件无关紧要,甚至是无需知道并且花费心思在上面的事情。几个月前,尽管有消息称,2009年年中碳减排期货将在港交所上市,但是港交所行政总裁当时仍然对记者表示,“港交所提供这个平台主要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同时我们也期待,或许这个市场会像其他市场一样成熟壮大起来”。

现在看来,金融危机的到来,让减碳也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一条必选路径。

中国的碳交易其实早在进行当中,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早已远超排在其身后的印度。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当实体经济千方百计的开辟国内战场时,银行业如何能够不仅仅是做个旁观者,减碳无疑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这一次,我们没有落在后面。金融危机成为了一个推手,让中国的富有经验的技术官僚们开始加快实现减碳蓝图的脚步,在他们眼中,将碳交易纳入金融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金融体系应支持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和工艺的升级换代,要从传统的金融走向现代化。金融现代化不只是花样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还要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金融业要更多地为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服务。”周小川说。

周小川将话题绕了一系列的弯子,从电子产品到汽车,终于到减碳,这个在他看来是中国金融业利用中国能源升级从而大展拳脚的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与相关单位密集召开会议探讨关于碳排放问题。”周小川说,金融市场能够为碳配额交易提供支持,并通过碳配额交易,使金融在引导减排投资方面起到媒介作用。金融市场可以为碳配额进行定价,也可以为减碳的投资寻求出路。不仅如此,任何一项涉及到未来的减碳,涉及到未来的新科技,中间都有大量的风险,而金融界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周小川甚至提出在中国内部省市之间可以试验碳减排配额的交易,并采用增量配额方式进行碳配额的调剂。在承认某一区域原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超过这个排放量就要多交钱,或者从别的省市购买排放量。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只是,国际NGO“气候组织”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在当前国际社会成员在碳减排配额上仍旧争吵不休、斤斤计较时,如果在中国国内出现这样一种模式,无疑会使中国在国际谈判中处于被动。

无论怎样,周小川的言论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减碳”在中国也许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因为与减碳密切相关的就是能源的更新换代,而实现能源的更新换代,科技与资本乃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周小川的笑容,体现的是他对于金融业在减碳领域获得收益的信心;而听众的起哄,则表明减碳对于投资家或更多的民众来说,还是陌生的名词或概念,这也许是目前我们推广减碳的最大障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