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投资家十期封面人物
投资家十期封面人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6
  • 关注人气:3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面故事·“牛托邦”式罗生门(一)

(2009-02-03 16:03:21)
标签:

《投资家》

第1期

封面故事

财经

分类: 封面

“牛托邦”式罗生门(一)

/本刊记者  岳巍

 

2008年对于中国乳业注定是流年不利。

这一年,所有的本土乳制品企业、尤其是排名靠前的乳企来说都是大关待考,这其中当然包括了蒙牛。相应地,对于牛根生,2008年的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怕是他自1998年一夕之间被从伊利扫地出门之后遇到的最大危机。

封面故事·“牛托邦”式罗生门(一) 

 

危机来了

 

危机对于牛根生来说,早已如同熟识的朋友,只是这一次,它来得太猛烈,也更不循常轨,以至于像是牛根生这样与危机斗得其乐无穷的人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10年前,牛根生近乎悲壮的二次创业过程使他成为了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那本《蒙牛内幕》几乎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商业圣经,就连他诸如“财散人聚”的语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中国企业家。“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这本是广告语的一句话,不期然竟成为了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的社会责任与美好愿景。

在这样美好愿景的光耀之下,喊出这句口号或者说是发布这条语录的牛根生就像一个商业道德榜样,他的人生,他的命运就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尤其是在他将自己的4.5%自然人股权捐给老牛基金会之后,牛根生的道德导师的形象更是根深蒂固。

只是,在风暴来临之后,一切云遮雾罩的幻影都将被吹散。

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事件就是这样一场风暴。蒙牛的婴幼儿奶粉中未能“免俗”地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即使随后它的液态奶也被确定“涉毒”。因为“三鹿”早已集中吸引了人们的怒火,凭借着早先在消费者群体中良好的口碑,对于牛根生,人们需要的也许更多的是他能够表现出谦卑的自省与诚恳的负责态度。

但是,人们最终看到的是牛根生的 “事先毫不知情说”,于是,在强大得近乎失去理智的民怨狂潮中,本不是主角的牛根生却被民众拥挤至前台,接受挞伐与批判。之后,牛根生只得选择了沉默,他甚至没有出席蒙牛的业绩说明会。

 

“万言书”风波

 

所谓资本无情,问题奶事件发生后,摩根士丹利、瑞信、高盛 、中金等投行无一例外地将蒙牛撇进“沽售”或是“跑输大市”之列,摩根大通甚至将该股目标价直接从18港元大幅降至3 .8港元。风波终于延烧至资本市场,在经历了一周短暂停牌之后,蒙牛在923日复牌,开盘即暴跌61%

很快,一则新闻报道满足了人们等着看牛根生和蒙牛笑话的“善良心理”:牛根生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与他同在长江商学院镀金的一些企业家,吁请他们援救蒙牛,以防被外资“恶意收购”。

报道中说:“牛根生一副哭腔写道: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新闻出来之后,牛根生仍旧保持沉默,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对于牛根生的愤怒又演变成了嘲弄,一个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离岸公司在遇到危机时竟然还想以苦情的俗烂桥段试图继续擎着并不存在的民族品牌大旗以修补早已黯淡无光的道德虎皮。这似乎成了2008年众多商业笑话中最无趣的一个。

牛根生和蒙牛则一直保持沉默,就像这件事与他们无关。

直到12月初的一个公开场合,牛根生首度发声,全盘否认上述报道。“全是假的”,牛根生解释说,所谓“万言书”中所说的股权事件只是老牛基金出现问题,有3-4%的蒙牛股权质押在外国银行,因为想做慈善事业,每年花几千万,钱不够用了。而蒙牛公司本身没有发生财务问题,蒙牛账上还有将近20亿现金。

牛根生说,由于获得柳传志、俞敏洪等同学的施手援助,撤换回老牛基金被质押在外国机构里的股份,所以他写了一封感谢信,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说明事件经过。没想到“感谢信”最后被媒体演绎成了“万言书”事件。

这是牛根生对于“万言书”事件的最终解释,但是其中仍旧语焉不详,牛根生未说出那部分股权到底质押在哪一家外国银行,这不能不给人留下联想空间。

但是,假使事实诚如牛根生所说,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解释中得到的讯息是,在面对重大的资本危机时,牛根生选择的应对办法不是求助于资本市场,而是求助于人际关系网。

真庆幸他有那么多有钱的好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