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绿希望”项目活动随记
(2010-05-24 15:06:05)
标签:
绿孩子杂谈 |
分类: 《绿孩子》 |
李玲/文
早在4月中旬,我去自然之友办公室谈论《绿孩子》的合作时,绿希望项目的负责人孔繁雪就告诉我,在5月8日项目会组织自然体验志愿者带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进行户外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一动:这样的活动机会难得,我一定要参加。于是,试探性地表达我参与该活动的意愿,繁雪很爽快地应允下来。随后,我二人计划,除去全程参与活动外,绿孩子项目可以在活动当天给孩子们送去20本刊物。当然,我还留了个“埋伏”,此处不表,后面会仔细说给各位看官。
活动当日,老天很配合地提供天时:微风、多云外加不冷不热的气温,真是户外活动的绝好天气。等我辗转从公交车换乘地铁1号线转5号线转10号线再转8号线到达第一集合地点时,已是中午1点25分,超过志愿者集合时间25分钟。拨通繁雪的电话,得到让我松一口气的消息:孩子们的大巴车还没有到。我连嘘带喘地赶到停车场时,远远看见身着红色长袖校服的孩子们和一群“自然之友”们。走近了,先和几位熟人打招呼,简单地宣传一下绿孩子。待走到孩子身边时,我定神一看,颇有些意外:一半以上的孩子超过1米55,比我之前接触的团河学校的小学生要高出不少。静静一听,女孩子们个个伶牙利嘴,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在志愿者将60个孩子分成三组的时候,我提溜着一袋刊物蹭到每组听了两句,最后,潜伏到由自然名“井中月”的一位男士负责的小组。在正式出发前,我向组长申请到一个5分钟的绿孩子介绍时间,大致向孩子们讲了一下这本刊物的来历以及内容。不过,看得出,孩子们个个盼着活动,并不是很在意。倒是有一位志愿者(绿色队)忙不迭地问我一些相关问题。
最后,整个小组的志愿者和孩子们分成三队,飞虎队、快乐队、绿色队。整顿好队伍,组长一声令下:出发啦!孩子们有序进入公园,每队有两位志愿者负责,摄影师前后跑动,而我和另外一位“观察员”海鸥则负责断后。活动的内容丰富且有趣:自然寻宝、地图定点、诺亚方舟……组长在行进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每队轮流领路,自己队内讨论和决定全组人马的行动路线。当然,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走错路、弄混方向、争吵不停……无论如何,当小家伙们抬起头,组长一定笑眯眯地问:怎么样,你们确定怎么走了吗?在他这种开放的态度引导下,很快地,有些识图能力较强的孩子掌握了话语权,会和身边的伙伴配合又快又准地找出路线。在距离最后集合地点500米处,组长号令三队人马冲刺。声势着实浩大,看着各队志愿者和孩子们奔跑在路的那一边,我和海鸥边感叹边继续蜗速前进。到了集合地点,绿树环抱、草地青青,大家席地而坐。
趁着组长和各队志愿者计分的空当,我的“埋伏”出场:在树下,大声给孩子们讲《绿孩子》里的故事。考虑到这些孩子们的年龄和比较活泼的特点,我选了《京剧猫——长坂坡》,先给每两个孩子手里发一本书。调整一个比较舒服的坐姿,我就“锵锵锵”鸣锣开场。开始,还有一些孩子东瞧瞧西望望或关心一下分数统计的情况,随着张飞的出场,那几声“当阳桥头的大喝”相当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等念到“敬业的”夏侯杰被吓死,孩子们中间一阵笑声。故事结尾处,观众猫的“不满”也引得孩子们乐了半天。而我,在为大家朗读的同时,惬意地享受清风、鸟鸣、大树的完美配合,内心涌动着一波接着一波的快乐。其实,大声为孩子们读书是很简单的事情,人人皆可为,我真心期待有更多的老师、家长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活动临近尾声,孩子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向自然之友的志愿者表达了感谢之心。临走时,我将20本刊物交给校长,建议校长让这些刊物直接进入班级,“在孩子们手中流动”。随后,所有的志愿者围圈坐在地上,分享活动感受和建议。大家踊跃发言,直到六点多,才依依惜别。一路上,我不断地回味起活动的一个个片段,也就是在此时,我才觉得疲惫的感觉袭来,看来,今晚的睡眠质量一定非比寻常。不知,梦里会不会出现那些灿烂的蔷薇、成片的二月兰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