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紧紧攥住我的黄金

(2009-05-24 17:46:43)
标签:

黄金

标准普尔

就业

债券

美国

狼来了

大米

股票

分类: 黄金专论

我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会过分,一个将改变世界的事件,正在纽约展露出来。首先,我已经将这个消息带给了我的Newsletter订户。我在周四的Newsletter中已经讨论了这个问题,这是其中的一段摘录:

“隔夜在纽约发生的事情一定会被永远记住。标准普尔,全球最大的评级机构,把英国的债券列入负面展望系列。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将英国债券降级。负面前景只是说,他们可能会将其降级。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让经济学家们完全困惑了。英国债券被抛售,这是当然的。但是,所有与美国相关的东西都被急剧抛售:美元,道琼斯, SP500 ,美国政府债券。是的,实际上是所有在售的美国资产。为什么?借用一句俗话, “杀鸡给猴看!”英国与美国有非常类似的金融结构。一个对英国债券可能的降级意味着更大的一个(对美国债券降级)正在到来。这将是世界的一场噩梦。并且,在我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

那末今天,我首先展示美元的图形,让我们看看大趋势。经常访问我的博客的读者现在已经比较熟悉这个图表了。但是,最新的垂直落体仍是惊人的:

 

紧紧攥住我的黄金

 

紧紧攥住我的黄金


是的,巨大的危机正在到来。虽然我一直在说,许多人还是把我当作那个叫喊“狼来了”的男孩。狼最终还是来了,引致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惊讶,或者说,震惊!我不认为我关于此事件已经表达得足够说明问题。因此,今天我再就这一主题多说几句。

自从世界进入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就一直在拼命与这一危机战斗。使用的所有武器,包括,保证银行间交易,用政府债券取代不良贷款,向金融机构的直接贷款,直接印钞解决债务等,都涉及到建立新的信贷,而这同时呢,贷款需求在下降。通俗地讲,有些政府正在努力通过制造大量债务的方式将老的泡沫带回来。而这些债务将永远不会得到偿还。这种债务的爆发已迅速蚕食世界储蓄。不是多久以前,我还习惯听到“亿” ,而现在流行的词汇是---“万亿” ?上周标准普尔等于已宣布,世界已厌倦债务,世界为了支持这些救助计划而耗尽了全球储蓄。

然而,这些债务是这些所谓可以产生绿芽的援助计划的命脉。现在生命线被切断,您会看到世界将以另一种形式重新陷入金融危机。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们,政府们将开动印钞机。利率将大幅上升,从而消减任何残存的需求,比如按揭贷款或住房。当各国政府纷纷借款或印钞时,疲软的住房市场将加剧目前的金融危机,这将导致更高的利率。股票将跳水,因为更高的利息吞噬了它们的收益,以及消费需求的低迷。大量就业岗位将被消减,因为企业急于削减开支或申请破产。当然,并非一切东西的价格都将下降。面包,大米,饮用水,纸,食用油,猪肉,鸡肉,以及源于它们的产品的价格,会看到大幅提高。

我们面临着第二次,远远大于第一次的金融海啸。如果你仅仅认为海啸是可怕的,那末你低估它了。美国是13万亿美元的一个经济体,但已经在挑战一个超过60万亿的负债。第一次金融危机增加了超过10万亿美元的债务。据著名的周期理论研究学者---马丁·阿姆斯特朗说,全球商业信心于 4月20日达到了次高点。从这里开始,商业信心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暴跌,并在2011年的某个时候达到一个底部(顺便说一句,黄金最近的涨势开始于 4月20日)。如果不相信他的理论,那末他曾经准确预测1987年崩溃,住房市场见顶,以及华尔街的麻烦,他的这些记录应该让我们三思吧?此外我看到,今年第一季度主要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跌。美国跌6.3 % ,德国下降14.4 % ,日本下降15.2 % ,墨西哥下降21.5 % 。有多少绿芽还在那里?

现在看看股市。周一是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股市将修市。这可能是暴风雨前的最后一次平静。上周五,道琼斯和SPX指数在最后一个小时的交易中跌成负的,这表明投资者已不再乐意持股过长周末。这与仅仅一个星期前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周我相信,股票投资者不会喜欢债券被抛售,或将不得不为即将到来的危机做准备。

下周上海股市不会走得很好。在过去的一周,上海指数开盘于2632,并作出了熊市反弹的新高2688 ,然而收盘却损失50点,跌到2600之下。纵观最近的反弹,每一次连续的高峰2400, 2580和2680都看到更低的量。图表正在迅速接近其上升楔形的顶点,标志着向下突破即将来临,如果这个突破还没有发生的话。下周,2555点是牛熊分界点。若跌破2555可能意味着冬季小牛的真正结束。

在这危机时刻,我将紧紧攥住我的黄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