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里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013名消费者中,54.7%的人手中持有3张或3张以上的VIP卡,38.4%的人有1到2张VIP卡,仅有7.0%的人没有办理VIP卡。但有57.5%的消费者表示在办理VIP卡后,并没有获得期待中的贵宾服务。联想到“做人不能太××”在热门词汇网络上迅速流传,自然会有人忧虑,倘若公众心目中VIP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价值一再往下掉,“做人不能太VIP”会否成为下一个热门词汇?
担忧不无道理。“做人不能太VIP”,这不应该成为广大网民的主流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是对VIP的讽刺,也伤害了我们自己。
VIP(Very important
person),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电子邮件在美国一些发达地区很流行,人们经常通过发邮件来问候朋友。一个人在发送邮件的时候不想让其他人知道邮件的内容,所以就把邮件标名为Very
important person
。后来VIP这个词被沿用到现在。今天的VIP,就是贵宾的意思,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服务,享受到最高的待遇;放在物或人的身上来诠释,代表着优秀的品质、上乘的质量或高尚的人格。
社会生活中VIP盛行,让人类社会走到了更高文明阶段。但是一些商家一些经营者,捧着VIP之名而不行VIP之实,这是商家或经营者的悲哀,也是一种经营诚信的缺失,这更是社会的悲哀,更是在人类社会文明中描上耻辱的一笔。这种VIP观念或VIP的价值观,不但毁掉了经营者的信誉,而且毁掉了VIP的真正内涵和本来价值,也自然会成为网民笑闹或恶搞的对象。
毋庸置疑,当下,网络已经成为炒作的工具之一,网络也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主要平台。这时,网络上出现一些消极的“热词”,应该不是广大网民的价值反应和价值取向,只能说是网民的一种笑闹,大多数网民随口说出的“热词”,几乎是一种跟风或恶搞。果真如此,广大网民们没有必要制造这种热门词汇,更没有必要跟风热炒。
“做人不能太VIP”,反映在我们头脑里有两重意思,一是告诫我们,不要那样重视VIP卡。对于普通百姓来说,VIP卡或许只是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对自己根本没有实际作用和实际价值,所以我们可以不办理或少办理,也节省了些许社会资源。二是告诫我们,做人不必讲究品质或高尚的人格。如果真是这种意思表示,我们更要坚决抵制,这是一种人性的倒退。这样的热门词汇,不但不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反而阻碍我们向文明进步。
网络上也好,社会生活也罢,人类走到今天,我们是朝着行为更加文明,品格更加高尚,人性更加崇高的目标迈进的。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更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追求。就如今天的我们要比奴隶社会的人更应该明白和懂得人类存在的意义,自己人生的价值,甚至真善美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是朝着更高的目标和更文明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是在不断最求人类优秀的品质和人性的伟大。而“做人不能太VIP”,就是一味捧着低级粗俗或卑劣品格当成崇高,来指导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人类文明的价值取向,这不就是人性的一种倒退吗?
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不制造这样的热门词汇,尤其不跟风炒做这样的网络词汇,而让我们的网络生活、我们的社会文明,更加纯净,更加向上,更加文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