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里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知己?知己有没有具体标准?记得当时的回答是:需要自己体会和认识。转头看看身边的朋友,其实好多都算是知己了,看来知己并不是那么难找,只是看我们能否用自己的真诚来对待了。
一位刚退休不久的同事李回到单位,聊起我们都熟悉的一个朋友,也是一家医院的院长。李同事与他是同学,当然他们从读书时起,就是感情很好的朋友,一直至今。虽说大家都在各自的单位各自的岗位忙碌着,并且日常很少能见面,但是彼此都把对方当成好朋友。
一次李同事的婆婆生病了,病得很厉害,因为婆婆家临近那家医院,所以其子女都同意选择那家医院治疗,至于有无其他原因不得而知。老人住院后就一直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而且经历过几次紧急抢救,李同事在家人的要求下只好找到这个好朋友——院长,请他给予关注。作为医院院长,关注一个重症病人是顺理成章的事,也经常去看望。虽多方救治,但是毕竟老人年龄、疾病的不可逆性,在经历两个月的坚持后还是走了。
李同事的婆婆去世时,其儿女都知道她与院长是好朋友,都要求她去跟院长说,让医院帮助减免一部分医药费。李同事为此呵斥了婆婆的子女,包括她的丈夫。她说:“我们家经济条件还好,又不是出不起这些医药费,凭什么要求医院给予减免;作为子女自己拿出点钱为老人治病,表达的是作为子女的一点孝心,即使老人走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后悔和遗憾的;另外,我和院长虽然是好朋友,但是我们凭什么要求院长为我们违反原则?让他多么为难,以后怎么面对医院的职工?怎么去管理职工?
是的,作为李同事好朋友的院长,适当免除治疗有争议病人的部分医药费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即使有难度也能办到。但是由于李同事的理解和为院长着想的做法,让他没有受到困扰,也让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形象。对于院长来说,李同事是他的好朋友,也是他的知己。
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知己,知己就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去理解和宽容对方的难处,去一心一意为对方着想的朋友。当我们遇到或找到这样的朋友时,我们就拥有知己了。接下来就要看我们如何去经营这种知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