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对话汪潮涌(转载2)
(2009-11-18 14:05:19)
标签:
新财经企业家pe远东控股汪潮涌中国杂谈 |
分类: 信中利投资 |
企业老板是否适合做PE
《新财经》:现在,许多民营企业家也在转身做PE,如朱新礼,如果卖掉汇源就可能进入投资领域,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汪潮涌:从国际上来看,主要的出资人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财富家族,一类是企业和保险公司的养老金。在中国,社保基金不会轻易把钱投给非国有的基金管理人。目前,保监会也不允许保险公司的保费进入风投领域。
国内的民营企业家和财富家族,还不习惯把钱交给专业的机构打理,他们更愿意自己投资。国内有一批做实业赚了钱的老板已经开始自己做PE,如远东控股蒋锡培、汇源朱新礼、巨人史玉柱等,中国出现了一批传统意义上不能称为PE投资人的投资人。
《新财经》:从专业角度,你看好这些企业家做股权投资吗?
汪潮涌:有利有弊,也有做得好的。做实业出身的企业家,对公司的判断,尤其在自己的行业里肯定有长项。
《新财经》:你有没有考虑过做实业?如果做实业的话,会倾向什么行业?
汪潮涌:现在中国有这样的趋势,做实业的往投资领域多元化,做投资的往实业领域渗透。我们要是做的话,可能会选择一些特殊领域来做,有了好的资源,我们可以找团队来运作,但不会自己亲历亲为。
反哺家乡,比投几个VC项目意义大
《新财经》: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做事都比同龄人超前一步。在你的人生中,规划多一些?还是随遇而安多一些?
汪潮涌:规划多一些,人生是需要规划的。
我15岁到25岁完成高等教育,出国留学;25岁到35岁,完成从白领到高层管理者的变化,实际上33岁就当上了摩根士丹利驻外首代和亚太区副总裁;35岁到45岁,完成从高管到企业家的转变;45岁到55岁,要完成从商业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的转换;55岁到65岁,写作,出书。
《新财经》:按照你的计划,下一步要向社会企业家转变,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
汪潮涌:“中国之队”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投资项目,这是企业赚钱后,支持有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的项目。商业企业家向社会企业家转变,这是一种趋势。
我在家乡设立李时珍奖学金,给学校捐微型图书馆和电脑房;做李时珍健康产业,包括中药种植、健康旅游、健康医疗教育等,培养新一代“赤脚医生”,解决了当地很多人口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改变家乡穷山恶水的落后面貌。
这种项目具有普遍性。中国如果有3000个企业家,一个人管一个县,全国的县域经济发展就有着落了。这样做,不但能盘活当地的生态资源,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财经》:有人认为企业家做好企业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你怎么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汪潮涌: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实事。我的老家黄冈,每年出很多状元,可这些人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反哺家乡的很少。关注“三农”,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比投几个VC项目的意义大。
写博客与人生快乐
《新财经》:你觉得什么状态下最快乐?
汪潮涌:最快乐的时候,是给予和分享。最近在不丹见到该国国王,他很自豪地说,不丹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虽然不丹人均GDP很低,老百姓一年养几头牦牛,种几亩水田,一家人除吃穿用之外,多余的财物都捐献给寺庙,但生活过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