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老城古桥(四)惠济桥

在杭州萧山老城的城河上,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七座石拱桥,这从东向西的第三座就是惠济桥(凤堰桥)。凤堰桥(古惠济桥)在竹林桥的东边竹林寺弄口。明嘉靖《萧山县志》称其为凤堰桥。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在古崇寺遗址建;明代时,在惠济寺前;清同治六年(1867年)竹林寺僧善缘重修,又称竹林寺桥,因惠济寺(竹林寺)而得名。桥面宽3.3米、长2.6米。
http://s11/mw690/001J13gHty6HfZy77FUca&690
http://s3/mw690/001J13gHty6HfZynTyy42&690
古惠济桥的桥名是近年修复的了
http://s5/mw690/001J13gHty6HfZyBARm14&690
很有特点的八字形设计。
http://s15/mw690/001J13gHty6HfZyPR1Q6e&690
凤堰桥桥拱相对较高,南北各有台阶20来级,因现在北面文化路与凤堰桥桥脚的高差,桥的北面台阶较低处呈八字状从人行道东西两边下桥。从北面文化路与凤堰桥桥脚的高差来看,想像中原来的城河是不是应该还要宽一些,河岸是不是也还要低一些,只是后人的社会活动,城河变窄了,河岸也加高了。
http://s8/mw690/001J13gHty6HfZz5gCX57&690
http://s1/mw690/001J13gHty6HfZzjRjqc0&690
桥心石
http://s11/mw690/001J13gHty6HfZzIE8a0a&690
http://s15/mw690/001J13gHty6HfZDp0hU9e&690
西侧的长系石兽是原版的
http://s1/mw690/001J13gHty6HfZDYLVCe0&690
古朴的惠济桥
http://s13/mw690/001J13gHty6HfZEfUbG5c&690
点缀了一些青苔更加好看
http://s15/mw690/001J13gHty6HfZHnLLUee&690桥北侧金刚墙西侧有“大清同治六年八月吉日重建”字样。
http://s1/mw690/001J13gHty6HfZKAQmYc0&690
为了拍一下金刚墙上的题刻,小影我爬了下去,但是上面的字迹完全看不清了,不知是被人涂过还是日久风化而成的结果。http://s12/mw690/001J13gHty6HfZKODEL6b&690
位于城厢街道惠济桥北堍的惠济寺,始建于南齐年间(479—502),初名古崇寺。寺内紫竹成林,故又名竹林寺。后晋天福八年(943),寺僧高昙“得异授而兴医业”,遂扩建屋宇,更名资国看经院。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改赐惠通院。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医僧静暹治愈了理宗赵昀皇后谢道清的重病,受封为“十世医王”,理宗御书“惠济寺”,又敕赐“晓庵”、“药室”两匾,从此医名远播。后寺院历经沧桑,几度毁建。至清道光年间(1821一1850),第九十二世莲尘师徒以医金所积,复加修建,占地8亩,寺宇百十间。传至清末,共107世。民国初年,经楼事益堂失火。1937年,寺院被侵华日机炸毁。1949年后废墟建起民居,今旧址存百年女贞树1株。人事浮沉,沧海桑田,现在只有这惠济桥还依旧守在故地,庙宇和周遭的景致多半已经变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