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萧山老城古桥(三)东旸桥

(2014-03-12 17:44:32)

在杭州萧山老城的城河上,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七座石拱桥,这从东向西的第二座就是东旸桥。据网上资料记载,东旸桥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77年),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明《万历萧山县志》:“嘉靖时筑城,乙卯,防倭寇奔突,桥道拆毁,令魏堂督民修之。”清《萧山县志》:“经费汤克敬独任”。全长24.5米。 

http://s13/mw690/001J13gHty6HfKpmD2A9c&690
http://s12/mw690/001J13gHty6HfKmudfBeb&690
http://s12/mw690/001J13gHty6HfKmJJ5p7b&690
http://s16/mw690/001J13gHty6HfKmRhJZ9f&690
东旸桥看来是城河上众多古石桥中比较有特点的一座桥,桥北还有一个平坡,这种设计在萧山极为罕见桥面靠西的石阶上有两条间距0.5米、宽0.3米的平石板,供双轮车通行。现存台阶为北13级、南9级。在石桥的台阶上,有纵向铺就的两条石道。若果真如此,则东旸桥畔在当时也可能是一个市井繁荣之地。 

http://s5/mw690/001J13gHty6HfKtXgNea4&690
http://s2/mw690/001J13gHty6HfKuikqB91&690
http://s4/mw690/001J13gHty6HfKutVTRe3&690
http://s4/mw690/001J13gHty6HfLewOJB13&690
http://s11/mw690/001J13gHty6HfLeEWgOfa&690桥北堍的石板,不知是否是清朝重建时布施的善人们的名字?依稀可见十二世、十三世的字样,还有写着:万文,字永顺,捐地...字样

http://s8/mw690/001J13gHty6HfLj1syz57&690

东旸桥桥铭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漫漶清。不知道这个联是否是明朝嘉靖年间的?

http://s13/mw690/001J13gHty6HfQQOZXKdc&690
http://s16/mw690/001J13gHty6HfLjNStV1f&690
http://s14/mw690/001J13gHty6HfLjVBY9ed&690
http://s13/mw690/001J13gHty6HfLnjDOY2c&690
http://s4/mw690/001J13gHty6HfLr7R0nc3&690
题外话:七、八十年代,在东旸桥外的东门陈公桥一带的城河里和长浜沿上,还停泊着几只乌篷船,船里一般有四个人可坐。因为那时交通不便,便会有人乘坐这些乌篷船代步。由于乌篷船的速度较慢,所以这些乌篷船多数只通往附近的一些乡镇,也有到绍兴江桥等地的。划船的是几个头戴乌毡帽的饱经风霜的老伯,划船好象是老伯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当客人上船后坐稳当了,划船的老伯就会“走来”这样高喊一声,这乌篷船便吱呀吱呀地破水向前滑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