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彩石库门

(2013-04-04 20:53:19)
标签:

石库门

黄师母

同学

分类: 读书


精彩石库门
http://s16/bmiddle/5e3e7070gd98310676dcf&690

    每逢同学聚会,总有收获。这次我抽到的奖品是缪国庆的书《家住石库门》。200页的书不厚,每篇几百字的篇幅很短,说一口气看完有点夸张,但掩卷之余却意犹未尽。
    我和缪兄一样,都是在石库门长大的,我们和大多数上海人一样,对石库门的情感这一辈子都无法化解。石库门不仅是住宅的形态,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在还没有大规模城市改造的时候,她在当时的棚户、简屋之上,高级公寓、洋房之下,按现在的话来讲,属于小康一族。石库门的生活丰富多彩,缪国庆的书里几乎囊括了衣食住行四大领域:《想起叫卖声种种》、《弄堂里的修补业》、《油墩子》、《爆炒米花》、《打康乐球》、《套圈圈》、《“推桥头”的回忆》等,你一看标题就知道是上海人的生活;
《乘风凉》、《蛋格路》、《立弄堂口》是石库门特有的风景;《大头》、《黄师母》、《后楼伯伯》、《阿翠》就是石库门里活生生的人物,甚至会和我住在石库门时周围的人对上号。然而,要在这些耳熟能详甚至俗不可耐的题目下,用几百个字让你读来“扎劲”到爱不释手欲罢不能,这就是缪兄高超的“法道”了。
    首先是”俗“。没有一叠书堆在前面,你不会相信他是作家,且常年在诗坛上耕耘
。如果有些人是不讲究,那缪兄属于太不讲究:从20多年前的第一面直到现在,头发没有理整齐过,衣服永远蓝黑灰。待人真诚热情,说话直截了当。烟不离手海量酒,读书麻将两不误。也许,别人用来打造形象的精力和成本,缪兄全用来雕凿他的文字形象了。你无法相信有那么多不良习惯的家伙会折腾出这样灿烂的文字,这种灿烂不是飘渺的绚丽,而是大“俗”的光华。有些作家故意用很多高雅的生僻字和模仿西人的句式来屏蔽我等俗人,缪兄则反其意而用之,他用所有人都听得懂的语言和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口语,讲述石库门的往事。不仅是记录更是传承,石库门的后人可以通过她来了解前辈的生活,解读父辈们理想的基石。
    第二是情。缪兄多情也是同学们一致公认的,这不仅表现在他对美景、美食、美人、美物的欣赏和追逐,还把这样的情融化于石库门。缪兄在多篇文章里提到自己的爸爸:这是一个在困难时期,连本该自己的享受的《营养菜》都要与家人分享的爸爸;这是一个在70年代宁可节衣缩食也不惜化几十元买《资治通鉴》的爸爸;这是在重病时拿到载有儿子文章的样书时眼里湿漉漉一片的爸爸……此时此刻,怎能教人不想爸。这种情还体现在对《大头》《阿翠》的同情,和《英表妹》的亲情及与《金伯伯》的交情,
他情路清晰的文字让你醉美。
    最可贵的是
缪兄抒情之后还让你思考。如在《棉花糖》结尾的“那卖棉花糖的老是来,带给你一时的满足,更带给你永远的不满足”;《蛋格路》中“我倒希望眼下或以后的上海都能保存这样一条两条蛋格路,以使我们的后代能看一看,能走一走,能形象而深刻地理解: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舔婉盏》里“我想,其意义不在于对以往经历的追忆,更应该是对眼下糜费的一种抗议”。提纲挈领点到为止。
    第三是趣。书而要让人读下去的除了可信,还必须有趣。读《家住石库门》可说是“缪”趣横生。在《学习小组》、《擦背》、《汰盆浴》、《断棒冰》等文章里,我们看到的是80后90后00后已经无法体验的场景,缪兄写来让人忍俊不禁。每天有四分的棒冰钱,不让母亲包办,只为节约一分钱去等三分钱的断棒冰。“不管是拦腰断的,还是仅仅断了那棒子的,都一样要用手捏着那棒冰,因此,那棒冰就特别容易化,难免要滴滴答答。拼命舔,拼命吮,看上去总是一副急吼吼的样子,不甚雅观,若大口咬去,嘴里又会冻得麻木,脸颊一抽一抽的,也一样狼狈”。没有吃过断棒冰的人,怎能写得出来!吃过断棒冰的人都能写出这样的趣味?大俗乃大雅大雅乃大趣,缪兄实乃拙外慧中也。
    连环画家贺友直先生的插画为《家住石库门》锦上添花。
    精彩石库门,加油缪国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