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演讲四绝

标签:
留学诺贝尔和平奖话筒奥巴马杂谈 |
分类: 杂谈 |
奥巴马演讲四绝
奥巴马访华第一站选择上海,并在上海科技馆与青年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上海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
因为是直播,才让我们原汁原味的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使我们对这位一上任就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有了多方位的解读。
15分钟的演讲,60分钟与现场学生和网上提问的互动,奥巴马的表现可谓无比完美。演讲和问答内容轮不到我来点评,但奥巴马的演讲风采和答问技巧,以及在一个多小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亲民情节,不得不让人钦佩!在美国总统还在党内竞选的时候,奥巴马能够击败实力强大的希拉里,精湛的演讲艺术就是绝招。
在这场与学生的交流中,至少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品味。
(一)
奥巴马在整个演讲和答问环节中,将美国文化和西方礼仪演绎的非常精彩。
在提问开始的时候,奥巴马说:“顺便说一句,这在美国是非常常见的传统——举行这种市政会议,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如果你有兴趣提问的话请举手,我会说请你提问。我会从在座的观众中问一个问题,然后再让这些学生代表以及洪大使从网上代为提问。我先找个男生再找一个女生,来回这么找,让大家知道我是公平的。”结果,奥巴马把第一个提问机会留给了来自复旦的女生。还特意关照:“等一下,我给你话筒。”
顷刻间,展现了美国民主市政现状及女士优先的西方礼仪。
(二)
奥巴马反应敏捷、言辞利落,不管回答的内容正确与否,但面对问题从容不迫的自信和对提问者尊重有加的谦逊,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台湾关系”和“诺贝尔和平奖”等比较敏感的话题,奥巴马也不会亨哈拖沓。虽然很多事务并不是一个问答就能解决,但你面对问题的表现就已经开始传递着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诚意了。
我们看过太多的类似对话和交流,遇到一些所谓的高难度问题,很多人位不及奥巴马却有着比奥巴马更大的架势,动不动就反过来考问和调侃提问者,让提问者和现场都无比尴尬。
(三)
以情动人、真情互动,让奥巴马实现无障碍沟通,也成为赢取支持者的杀手锏。
奥巴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两次提到家庭,提到夫人和两个女儿11岁玛丽亚和8岁娜塔莎,让在场所有人充分感受了他的爱和责任。
人们不会忘记,奥巴马在即将上任的前一天,写了封感性十足的公开信给两个尚未成年的女儿,为这两年多半时间没能陪在她们身旁致上歉意。
“如果我不能确保你们此生能够拥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的一切机会,我自己的生命也没多大价值。总而言之,我的女儿,这就是我竞选总统的原因:我要让你们俩和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我想要给他们的东西。”
这封信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我要每个孩子都有和你们一样的机会,去学习、梦想、成长、发展。这就是我带领我们一家展开这趟大冒险的原因。我深以你俩为荣,你们从不会明白我有多爱你们,在我们准备一同在白宫开端新生活之际,我没有一天不为你们的忍耐、沉稳、明理和幽默而心存感激。
---爱你们的老爹”
爱国从爱家做起,这也是我们一贯教导的。只不过奥巴马身先士卒罢了。当然,把家人晒在阳光底下是要有勇气的。
(四)
奥巴马演讲和答问采用了两种风格的演讲,让现场不断产生兴奋点。
前15分钟奥巴马对着讲台上话筒深情演绎;问答环节奥巴马拿起无线话筒来到讲台前的更大空间,回答时尽可能与提问人保持最小距离,从眼神、语调到形体都非常投入。
一个多小时,奥巴马一直在来回走动,似乎展示着世界最强国总统充满的活力。
其实,这是演讲的艺术,如果较长的时间里在一个点定位,再精彩的演讲也会使人视觉疲惫。通过不断变化聚焦点来提高受众的注意力,也是提升演讲效果的高招。
奥巴马的演讲确实是很好的教材。
如果我们的官员在演讲方面向奥巴马多学几招,这样,就是在讲述并不精彩的内容时也能够平添几分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