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研究领域:西方思想史(专门史);政治哲学;现当代西方思潮。
1991赴美国攻读政治学‚先后获得硕士(马凯大学)与博士(明尼苏达大学)学位。
2000-200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2003年7月开始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现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
2005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7-2008年美国Fulbright访问学者。兼任香港中国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副研究员。
你就是当年在上海独领风骚的演讲天才吗?让多少人痴迷的《四月的纪念》就出自你的手笔?
照片上的刘擎还是那样潇洒,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在成熟脸庞上留下了印记并发散着魅力。
和刘擎相识还是在二十多年前。他是华东纺织工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我当时在上海团市委宣传部工作,主要负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组织及交流演讲比赛事宜。那时,读书演讲比赛范围之广、频率之高现在听来是无法想象的。上海演讲协会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会长是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
毫无疑问,刘擎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演讲一哥。与其他多数以背稿朗诵的表演者相比,刘擎平添几分优雅几分随意几分浪漫几分洒脱,因为,不仅所有的演讲都是刘擎的原创,现场发挥和互动是他的强项。
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浸淫在文学艺术的海洋,父亲又是上海电台的领导,一口标准的京片子让“私事”难分”真正“不辩的上海人羡慕不已,再加上天生浑厚且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到演讲高潮时还能飙出好听的高音,就不得不令人惊叹了。
记得好长一段时间,每逢周六晚上,刘擎总要到上海青年宫(现正在装修的大世界)作示范演讲或做比赛评委。从那时起,他就有一批非常虔诚的追随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粉丝”了。
刘擎的演讲不仅有感召力,还有鲜明的个性:一成不变的五五开发型在当时是与时尚和风流划等号的;一本卷起来的16开杂志握在手中权当道具。一次,马上要上台演讲不知是谁把他的杂志搞丢了,刘擎顿时手足无措,我急中生智找到一叠A4纸卷成筒状递给他算是救场,才保证了演讲的效果。真想知道他现在给硕士博士上课是否还手握杂志指点江山?
后来我们组织优秀演讲员到全国部分城市巡回演讲,刘擎总是压轴大戏。演讲间隙的游玩刘擎也是最疯的,会疯到使大家担心的地步:青岛我们住在八大关一带,当地人告诫晚上出去不太安全。那天晚上11点还不见刘擎,我们急坏了。带队的宋主任胆又特别小,分头出去找怕再出意外,和我商量后正准备报警时刘擎出现了:头上带着编成圈柳枝,手里拿着不知在什么地方采来的五颜六色的花,浑身上下好像在泥草地里打过滚似的么,令人好气又好笑。
我后来想,他一定是去找灵感去了。否则,不朽名著《四月的纪念》从何而来?
也许,浪漫天性决定了文学人生。尽管刘擎曾经是工科硕士,而且还是蛮偏门的染整专业,但专业锁不住他对文学的钻研。果不其然,几年以后来了华丽转身,刘擎成为著作等身的西方史著名学者。
虽然早就领略刘擎的才华横溢,但知道他写《四月的纪念》和乔榛、丁建华把《四月的纪念》作为经典朗诵段子还是源于诤友蒋兄与《四月的纪念》的浪漫故事……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