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的《杀子报》

(2016-02-24 00:57:41)
标签:

杂谈

       今读《江海晚报•文化周刊》苏子龙先生口述史,其中有一章节小标题是《杀子报故事发生在西寺》。读子龙先生口述文,使我想起发生在浙江余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发生在江苏东台的《丁黄氏》、发生在山西的《太原奇案》与发生在南通州的《清访廉案》来,这四个案件被列位清末四大奇案。其中《清访廉案》又名《通州奇案》《杀子报》,曾在光绪年间有话本刊行,又被改编为十多个剧种上演,南通民间在很早之前就有童子戏剧目,后来还有京剧演出,我小时候读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行的《中国戏考大全》,当中就记有《杀子报》剧目。早年曾得到一本薄薄的纸张发黄的小册子,封面极简陋地竖排《杀子报全本》几个字,内有绣像插图,也不知道是哪个印书馆或出版社出版的,后来几次搬家,加上这类书属于"黄色小说"(那时,纸张泛黄的书籍一般都有黄色书籍之嫌),这书就不知所终,而《杀子报》戏剧也因内容过多"晦淫晦盗"被禁演,"杀子报"故事也淹没在时光的烟云中。

        子龙先生的口述文章,倒勾起这一段历史往事。

        《杀子报》叙说的是一段发生在南通州南城门外的真实故事。说,晚清年间,南通粮商王世成纵欲过度而亡,其妻徐氏带着12岁的女儿金定与8岁的儿子官保守寡度日。徐氏年轻,貌颇清秀,行为轻佻,不甘寂寞。徐氏居处不远有一寺院,寺中有一僧名纳云,是一个守不住佛门戒律的花和尚,一对男女一来二往,烈火干柴,竟勾搭成奸。一日纳云在徐氏家胡作非为,寻欢作乐,正颠鸾倒凤之际,被儿子官保放私塾回家时撞见,儿子虽然尚年幼,倒也懂事,遂骂走纳云,痛斥其母行为不检。徐氏本来见自己与纳云的丑事被儿子发觉十分尴尬,又见儿子骂走纳云,指责自己,更怕儿子检举揭发,竞丧尽天良地在夜间将官保杀害,逼迫女儿协助将尸体大卸七块,装入油坛,埋于床下(故此故事另有《油坛计》一名)。官保回家久不归塾,其师询问徐氏,徐氏假称儿子失踪。私塾先生钱正林老师见学生失踪,便四处查寻,几经曲折,探知事情真相,于是上告徐氏杀子,通州府荆知州明里以虎毒不食子,哪有母亲弑杀亲儿之说不予立案,暗地里微服私访,化妆打探,终于查到实据,起出官保碎尸,将奸夫淫妇绳之以法,处以极刑。

       此案虽未录入官方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甚广,尤其在徐氏娘家所在地兴仁西街和南通州更是家喻户晓,老人常用来讲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因果轮回道理,并感叹:"虎毒尚且不食子,哪有亲娘弑亲儿?"由于话本与戏曲中有大量恐怖、凶杀、色情、迷信内容,自清末起官府就曾几次禁止演出,伶界也有"盐城不唱丁黄氏,通州不做杀子报"之说,大概是一种为地方遮羞的心态。1950年再次文化部下令禁演,1957年南通又曾复演,引起争议,自此《杀子报》便渐渐淡出舞台。

        读《江海晚报》子龙先生文,觉得有一处与我记忆不符。子龙先生说,故事发生在通州兴化寺,即西寺,而我的记忆是发生在东寺,即太平兴国寺。当时,南通南门外望仙桥东有兴国寺,西有兴化寺,分别处于东西濠河边,似龙二龙戏珠,似双凤起舞,因兴国寺在望仙桥东,民间故称东寺;兴化寺在望仙桥西,故俗称西寺。两寺都始建于宋乾道初年,有800余年历史。 清代邑人姜长卿在《崇川竹枝词》中对东寺、西寺有过描写:" 东西寺外城南北,记取清明莳菊苗。待到重阳花市近,一肩秋色担头挑。"我小时候住在望仙桥西侧,常在东寺与西寺玩耍,记得东寺曾改做南通医学院的礼堂和库房,西寺曾改作南通地区机关印刷所和南通日报印刷厂,我都攀爬过两寺的院墙去看电影。大人们闲聊《杀子报》往事时,我曾问故事发生在哪里,都说就在东寺庙,每每晚上从东寺经过,心里就发怵,好像官保阴魂还在那里游荡。

        但是,让人存疑的是,《杀子报》中介绍纳云和尚是天齐庙寺僧,天齐庙就是东岳庙,东岳庙应是道观,兴国寺应是佛庙,道观里怎么出了个和尚?南通历史上,天平兴国禅寺与天齐庙是两家,还是衍变为一家?此种疑惑,有待求教方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