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琴陪练,痛并快乐着

(2015-04-29 23:48:44)
标签:

育儿

女儿黄芃

教育

钢琴之路

钢琴陪练,痛并快乐着

小区里,有一家器乐业余辅导学校,每到周末,教室里便传来各种器乐悠扬的声音,简直就是一个小乐团在演奏。每次听到这些声音,我都会停下脚步倾耳凝听。我对这样的声音和这样的情景太熟悉了,它们让我心生感动和感慨,我的思绪穿越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二十几年前,女儿学习钢琴的情景是那么遥远,又那么靠近。

那一年,上海的一位朋友要给孩子买台钢琴,打听到南通生产的“黑桃”钢琴不错,而他知道我与“黑桃”钢琴厂厂长的关系不错,就请我帮忙到厂里挑选一台。厂长亲自带人到仓库挑选,同时撺掇我给女儿买一台,他眼睛看着工人装车,嘴里慢吞吞地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女孩儿从小就应该在艺术熏陶中成长。孩子不一定能成为钢琴家,但在音乐里长大的孩子,将来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于是,我把“黑桃”钢琴搬回了家。再于是,女儿梦魇般的练琴生涯,与我们家长盼女成凤的期待,一起启碇于1988年的夏天。

那年,女儿四岁——一个像刚刚出土的禾苗一样葱绿的年纪。从那时起,枯燥与充实、得到与失去、痛苦与快乐,期望与等待,种种矛盾冲突,走向女儿的童年生活,也折射出我这当父亲的在对待女儿教育问题上期盼和焦虑甚至烦躁的复杂心理。

平心而论,对于学钢琴,女儿是没有心理准备的,一个刚上幼儿园的稚童,对这个世界除了好奇,还是好奇,一切的成长之路,都是父母的安排。当我们把沉重的钢琴搬到二楼,它庞大的体积几乎占据房间的三分之一。我们在一旁擦汗,女儿瞪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这庞然大物。她并没有意识到,从今往后,她的童年将失去许多笑声,失去在野地里奔跑跳跃的时光。

从那时起,每天晚上,二楼狭小的空间里就响起生涩、迟疑的钢琴声,琴声透过窗户,在楼道里回旋。我知道,每天听这样枯燥的琴声,对左邻右舍的耳膜是一种折磨,不过,大家还是以宽容之心接纳了女儿对他们的折磨。所以,每当在过道与邻居相遇,迎面一句“女儿开始练琴了吗?”我都笑笑,以此表达歉意。其实,这样的折磨何止是左邻右舍,家长又何尝不是如此。曾经,我梦想,到女儿琴艺初成之时,老爸我泡一杯清茶,燃一根香烟,让女儿给我弹一首曲子,微眯双眼,让纯净明亮的琴声按摩我的神经。或者,请三五好友相聚,让女儿即席弹奏,在亲友的啧啧赞声里,我矜持地笑着。而这样的幻想,在每天的枯燥陪练中幻灭。

我常思忖,作为父亲,在日常生活里,我还算是慈父吧,但在陪女儿练琴过程中,我绝对是暴君。我没有循循诱导的方略,又没有耐心细致的心性,除了每天晚饭后守时守刻地把她按到琴凳上,然后就是大声呵斥,指责她的种种错误,完全不懂得,鼓励和表扬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女儿现在性格柔弱,说话细声细气,心底很宁静,人人都说她是淑女范儿,我不知道这跟她学琴接受音乐熏陶有没有关系,更不敢肯定是不是我厉言训斥造就的,我只知道,每次我大声训斥:“手指立住”“慢,再慢,还要慢”时,她都像小猫一样怯生生地瞧我的脸色,从来不辩解,不抗争,而结果往往还是继续重复错误。现在看来,这样的陪练辅导方式最笨,收效甚微。

那时的气候,冬天比现在冷,夏天比现在热,家里没装空调,热时热煞,冷时冷煞。冬天,我在她脚下放只热风机,把她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放在怀里捂捂,呵呵热气;夏天,我高踞在椅子背上,一手指点琴谱,一手为她掌扇。通常,我手边会有一把裁缝尺子,听到不协调音时就把尺子在椅背上敲得“啪啪”响,并威胁她再若犯错,定打手心不饶,而那把芭蕉扇,则是我发怒时拍打她脑袋的刑具。在很长的时间里,当女儿对某事不能理解时,我调侃她小时候一次发高烧烧坏了脑袋,不聪明了,而她总朝我翻一下白眼,回道:是被你用芭蕉扇拍脑袋拍笨了的好吧——这个答案存疑,待考——不过,那时她被我责骂和责打之后,一声不敢吭,默默地在琴键上移动手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情景,让我心很疼,很想把她抱到怀里安慰一下。尤其是在练琴休息期间,看到她趴在窗口向外张望,看同年岁的孩子跳绳、捉迷藏、丢手绢,眼里流泻羡慕的神情;或者,在隔壁邻居家孩子向大人撒娇、大的小的笑闹一团的时候,女儿只能孤寂地在窗玻璃上呵气,在上面画圆圈,画图形,这图形,也许是她内心深藏着的美丽梦想,也许是她幻想重回童真童趣自由天地的诉求。每当此时,我自问:孩子应该有孩子的天地,我这么残忍地剥夺了女儿的自由,这当真是一条成长的必经之路吗?再说,女儿不见得就有钢琴天赋,让她如此刻意地走这条路,难道不是家长情绪化的选择吗?而此时,会有另一种声音在驳斥我:傅聪不是也没有钢琴天赋吗?他老子傅雷不是也严苛地监督儿子练琴的吗——傅雷在楼下写作,一旦听到楼上琴声停歇,立马冲上楼暴跳如雷,巴掌伺候。于是,我给自己鼓劲:严师出高徒,不经历凛冽寒风,就没有春花含笑。

练琴的过程是痛苦的,枯燥的,这过程,不仅是对孩子意志的磨练与考验,更是对家长恒心的磨练与考验,谁能坚持下去,谁就能笑到最后。我上海那位托我买琴的朋友的儿子,在练了四个月后知难而退,钢琴放在家里蒙灰,与我女儿差不多时候练琴的孩子,有不少也放弃了琴童的理想,他们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面对漫漫练琴之路失去坚持的信心和刻苦的毅力,不是说在这条路上走到最后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但至少他们在今后的人生岁月里能耐得住寂寞,能以最大的隐忍力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女儿在琴童之路上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跟着我们父母风里来雨里去寻访名师,与当时已小有名气的琴童王鲁交流,殷承宗演奏会上被选为献花琴童,克莱德曼的见面会上登台与他合影,参加全省钢琴考级优秀考生巡回演出,等等。更重要的是,她在长期的学琴过程中,寻找到自信,自励,自立。在通过了钢琴考级十级的那年,她拒绝了我们放弃钢琴专心中考的提议,仍然坚持每天两小时练琴,把目标锁定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每两周去南京师范大学请管科亚教授辅导。那时,我们已经换了新居,第二台钢琴也搬进了家,一个琴童的艰苦历程之上终于铺满鲜花。

一个在我们眼里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如今已为人师,为人母。女儿南师大毕业后,考进一所中学当了音乐老师,受朋友请托业余时间辅导他们孩子学习钢琴,这些孩子,重复着女儿当年的经历,接受与女儿同样的磨练与考验,前面的道路,洒满阳光。直到今天,我还没有实现让女儿为我弹一曲的梦想,也还没有邀请好友举行家庭音乐沙龙。但这不要紧,能亲眼看着、陪伴着女儿一步步成长,这是一种幸福,我心生欢喜,溢满自豪。而我,也在这陪伴中成熟与深刻起来。

我又一次站到小区器乐业余学校的教室外,让音乐像流水一样轻轻淌过心底,从音乐里,我感受到自信的力量,听到花在绽放。然而,我知道,在一双双灵动的手指后面,隐含着怎样的艰辛与付出,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我在心里,默默祝福这些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