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中的纠纷是个敏感话题,敏感的话题就要特殊处理,有经验的或谨慎的记者往往是冷处理。启东的朱小花到报社来反映镇上强拆她家房屋把她家汽车、金银首饰、钞票都埋进了瓦砾,损失惨重,同事小周据此愤而成稿,但稿件被“冷藏”起来。当朱小花二度来访,正好遇到“有经验”且“谨慎”的我,遂决定踏访现场,以探真伪。
有几年没去启东了,高速行程一个多小时。启东的变化真大,几年不见,就像十三四岁的青涩姑娘猛窜到十八九岁,风姿绰约,热力四射。那个要把启东建成5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的书记确实有本钱张扬,无论是心智还是腕力都超人一等,如果不是晚报马屁拍到马脚上地提前泄露天机使此事“黄”了,说不定南通已经归属启东领导成为其卫星城市,书记也早被拎到副厅甚至正厅位置上了。思及此,心里暗自为晚报捏了把汗:如果不是报社老总为“500万人口中心城市”的报道漏子负荆请罪、不在酒桌上拼命喝酒以表诚心的话,不订阅晚报、不接待晚报采访的严令恐怕要在启东不折不扣执行了。真悬!史上有“杯酒释兵权”之说,当下有斗酒救报纸之实啊!
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背后,自然是大力拆迁的壮举,朱小花家在汇龙镇合兴村的房子妨碍了大拆大建进程,将其强制推倒实属天经地义,况且,据说她家的房子还属于违章之列,土地使用证也已过期了。朱小花家的房屋恰巧处于正在修筑的道路当中,对于已经存在三十年到十数年不等的这些房子行事法律手段很应当。问题是,朱小花一家自不量力,不懂得再牛的牛人牛不过法律,再强的强人强不过政府这个道理,错误地判断形势,过高地评估自身力量,过低地评估政府能力,贸然挑战政府威信,以为出了个最牛拆迁户,就会出项怂包拆迁人。他们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拆迁是世界上最文明最温柔最谦和的事业,要拆,也只拆自己国土的自家门口的温顺百姓的房屋,当然,顺带毁掉一些古迹、遗存什么的情有可原,哪里像人家美国,野蛮之极,居然把拆迁工作做到别人的星球上,还用高科技克隆出“阿凡达”,混进土著里刺探情报、瓦解敌营,把人家的家园大树连根摧毁,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朱小花一家不讨价还价、不罔顾政府强拆通知、不在数十大汉挖土机挖榔头敲时拼命制止,也许他们一家“良民”的形象就可以保住了,汽车啊首饰啊钱物啊就能成功获救。然而,事实是我在现场很遗憾地看到一辆小型货车被半埋在废墟里,瓦砾之下露出床铺、货架等日常用品和日杂货商店用品的破损象,如果不说是拆迁现场,而告诉我说是地震影片拍摄场景,我绝不会怀疑。
采访当事方,调查知情人,询问目击者,结论能够确定。但媒体没有审判权,没有调控手段,只能给当时双方作传声筒,传递信息,消除误解,寻找和解的途径。可惜,双方分歧太大,我的斡旋无功而返。
不知道事态会不会继续扩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