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顾浩
(2009-04-27 19:51:23)
标签:
顾浩诗人新体诗践行者 |
住在山水大酒店,龙蟠路上,四星,套间,478元一间。
上午在房间上网,中午省人保公司请客,约定下午3点到顾浩家。
莫干路2号是个民国时期的建筑,郑斯林当省长时曾在这里居住,郑调中央后,这里闲置了几年,现在是顾浩的家。
3点整,袁峰通过对讲机解除了门禁,走进大院,草地中间是一株巨大的金桂树,枝繁叶茂,树旁放置秋千架和铁质桌椅,一些花卉盆景随意地排列小径侧旁,显得有点凌乱,看得出主人并不精于园圃艺事。小洋楼南向正门估计不大开闭,东侧门是进出的主要通道,顾浩就在东侧门等候我们。
一番寒暄,顾浩把我们让进会客厅。我正在犹豫该用普通话还是南通话与之交谈时,顾浩主动声明:我的南通话还是蛮标准的。于是,语言的隔阂消除了。
递过名片,说明来意,表示我们此次采访不谈政事,只请他介绍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诗词创作过程。顾浩客套几句,随即从他入蒙馆起,如何走上文学爱好之路、如何发表处女作、如何利用工作之余坚持诗词创作,分阶段向我们娓娓道来。想不到,一个从政之人,业余时间居然出版了9本诗词集,在古体诗词、散文诗、新古体诗词以及新体诗词上颇多心得,并有独到见解。
到底是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顾浩的叙述条理清晰,思路敏捷,中途基本没有停顿,采访很顺利。不知怎的,话题谈到养生上,他立起身,兴致勃勃谈起养生之道,还演示了几套保健操法。从这位70岁老人红润的脸上,我们懂得了舒畅的心情、规律的生活节奏、适度的锻炼,对于一个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人来说,是何等的必要。末了,我请他在赠送的影集上题签,他写道“江海晚报惠存
一个和蔼的对诗词有着痴迷追求的老人——这是我对顾浩的印象。一个标题从脑海里跳了出来:诗人顾浩。
明天采访对象:蔡伟、杨丽娟夫妇,南艺教授邬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