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师尤无曲

(2009-01-18 14:06:48)
标签:

尤无曲

山水画大师

陈半丁学生

文化

 五岁即习画,九十年的光阴在不经意间就从指缝中溜走,当我们站在“尤无曲国画艺术九十年回顾展”的画廊上,环顾四周,让思绪穿越时间的隧道,去细细领略那墨韵里舞动着的人生感悟,有谁不感喟岁月无痕,又有谁不对尤老的冲淡平和心怀敬意!
    回顾历史,纵览当今,我们也许听到或看到过纪念某某从艺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的展览,但八十年的从艺生涯已经鲜有闻说,而尤无曲老人站在95岁松鹤之年的门槛上,仍每日勤思苦练,笔耕不辍,虽不敢说绝无仅有,但至少在中国画坛留下美谈。
    这是尤无曲老人第几次举办个人画展了?1941年初冬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的那次算是“处女画展”,那时他正寓居北京从国画大师陈半丁习画。学画三年,已有所成,老师嘱其举办画展,并亲自张罗筹划,所展120幅均由老师题署。齐白石亲为写润格,一向吝啬的白石老人自掏大洋购藏展中最贵的山水画《纤夫图》,以示对后生的奖掖;
    第二次举办个展已是46年之后,地点就在老人的衣胞故乡南通。此40余年虽历经动荡岁月,但研画之心不改,从闻名沪上的“云起楼三客”之一,到返回故里在南通医学院画人体解剖图,老先生走的是一条隐逸之路,年逾古稀之后仍三上黄山,心境豁然开朗,心中的山与自然的山互相交融,画风由写实转为泼墨大写意,形成苍润自然、绵厚空灵的风格,故而此次个展令乡梓感奋不已;
    第三次个展正处世纪之交,先生年已九十有一。与前两次所不同的是,这次画展同时展示了先生的另一艺术大成盆景,从而使“曲园盆景”走出深闺,为世人所识。
    次年,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连袂举办的“尤无曲国画盆景艺术展”在江苏画院美术馆揭幕,同时举行了“尤无曲国画艺术研讨会”,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会,尤无曲为继黄秋园、陈子庄之后的中国画坛重要画家、应被载入美术史的地位得以确定。此为先生第四次个展。
    如此算来,撇开先生多次参加的美展、联展不谈,我们现如今看到的是他第五次个展,是回望尤老人生履迹和集艺术大成的盛大展示,作为亲历者,吾辈幸盛、幸盛。
    作为九五老人且从艺90年,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继承和发扬者,作为登临中国画艺术顶峰的重量级人物,尤老一生仅有五次个展不为多。然而,就是这五次画展,让我们看到老人是怎样走过来的,是怎样的钟情国画艺术,怎样的孜孜以求。更重要的是,老人那种宁静、平和的人生态度以及画面上崇尚自然、顺其自然的直白对话,让每个参观者感动、景仰。在此次画展开幕式上,尤无曲老人一身朴素的服装,满面红光的脸上像往常一样荡漾着和蔼、慈祥的笑容,不时地向来宾拱手示意致谢,那情形、那身影,让人联想到深山劲松、空谷幽兰,顿悟到老先生的山水画之所以具有空灵之气和巨大亲和力的原由。
    著名艺术评论家柯文辉说过,如果说艺术是一个炉子,绘画是黄金,那么,冶炼黄金的燃料就是岁月。时间老人对尤无曲是宽厚的,让他有比常人更多的时光去做他喜爱的事情。但,难能可贵的是,尤无曲攀登艺术高峰的步伐始终没有停顿,哪怕到了九五高龄,仍每日练字不停,习画不止。纵然说艺术必须要有生活阅历垫底,但仍必须要有青春的思维。岁月没有磨灭尤无曲青春的思维,反倒灌溉着他一颗纯真的童心,滋养着他的文化修养。要达到这一点,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耐性、忍得住寂寞的磨练、甘于沉默的胸襟,是难以想象的。因而,柯文辉评价尤无曲说,老人让我们享受的东西也许不完全是艺术,而是通过他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享受一下自己的渺小。
    艺品即人品。我一个晚学后生自然不敢也没有功力评论尤老的艺术造诣,但对老人的人品却有泰山仰止之感。每次去拜访他,欣赏壁上新墨淋漓的大作,哪怕是我这样一个不太懂画的,老人总是笑咪咪地陪站一旁,连连说:“多提意见,多提意见。”语中绝无虚伪客套,眼内透出一片真诚。谦虚是美德,尤老这种与生俱来的谦虚让他在平淡祥和中走向艺术的高峰,完成修养的涅磐。
    乡籍大画家范曾有文云,尤无曲老先生的艺术传承,追根溯源,无疑是南宗山水画的“最后的守护者”,并感慨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家园,竟是由陶博吾、黄秋园、陈子庄、尤无曲几位隐士所捍卫。山水画南宗始祖乃唐代王维也,向为苏东坡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推崇。如是观,尤老的画当是一首首王维式的诗。造成他王维诗般画境的,正是他撄宁淡泊的心怀,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品格。自打不惑之后返回故里,尤老往来于江东小城的寻常巷陌、斜阳草树中,虔诚而又静谧地游弋于水墨世界,谢绝荣华,不与世争。古人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纵览当今,又谁能与之争!
    尤无曲是个智慧的老人,并且是进入般若之境的智慧老人。为何说他智慧而不说聪明?因为聪明和智慧是两码事,聪明好像是浮在水上的油,漂浮又人人能看得见;而智慧必须经受过很多磨难、能够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把心中的负担减少到最低限度、顺应人生规律、平平淡淡走自己的路,这种智慧的形成,不读书不行,光读书也不行,还得有尤无曲那样的平和心境。以画而论,尤老是一位不断深入古人而又努力走出古人的艺术家,他努力把人类对大自然的情感倾注到他的山水画里面,我们观赏他的画展,与其说是在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顶峰之作,倒不如说是捡视一条漫长而又寂寞的山路,尤老用90年的光阴来检验自己的耐心和毅力,使他的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崇拜金钱、崇尚权力的纷纷攘攘的世风下,坚守住艺术家道德良心的贞操。当我们站在“尤无曲国画艺术九十年回顾展”的画廊上,是不是在对自己说,在心灵的方寸土地上,种好自己的良心,收获自己的智慧?       

(尤无曲仙逝已两年有余,享年97岁,他的品格和他的画名并未随他的仙去而淡化,反而名声日隆,世人广收遗作藏之,价格节节攀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艺术精神是永存的。2008年10月25日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