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天下相识,非藉采访之功,乃凭三天一气读完他16卷本武侠小说首选集之力。那日,当疲惫的目光阅完最后一行字,掩卷凝视窗外,仿佛仍在小说里行走,禁不住击节叹道:陈天下,中国大陆武侠小说作家第一人也!于是,一个负剑趱行、满身烟尘的游侠形象从神思中飘乎眼前。
终于有一天,在友人逼仄的书斋里,我与他抵膝把茗,握臂长谈。他那魁伟的身躯,微胖的体态,宽厚的手掌,黝黑的皮肤,何来一丝握管走蛇之态,活脱脱快意恩仇、拔剑而起的粗豪大汉!然听他略带口吃的话语,又如观公孙大娘之剑舞,绵绵如漫天雪花飘洒,滔滔似长江之水奔流,思绪乘载他叙述的小舟,逐流于江湖,浪迹于天涯……
一、
午后的冬阳,斜斜地照射在身上,把一个原本短小的身躯拉成长长的身影,投射在田埂上,身后枯树残枝上,独立寒鸦,其状倒有几分萧瑟、几分落寞。小学四年级了,还没出过远门,这回外公带他到启东乡下度寒假,算是第一次远足。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脸,使他心生孤独。此刻,他微仰那张被寒风吹得通红的小脸,看一朵浮云从远处袅袅而来,怎么看怎么眼熟,不禁想道:这云是从我家飘来的吗?突然间,一句诗从脑海里跳出来:
“我坐在窗口向外张望,天上有白云在微微飘荡。白云白云,你是否来自我的家乡”。
不想这首信口吟来后来被他用作证明自己早慧的处女诗,居然又被用来证明自己属于早熟男儿:因为,此诗荣幸地获得一位女同窗的青目垂顾,而小小年纪的他恰恰对这位女同窗私心倾慕已久。于是,早慧的心智,早熟的情愫,托起一个孩童的作家梦。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萌生他作家梦的动因,只不过是为了加重在心仪的女孩心目中的分量,虽然觉得情节有点匪夷所思,但却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可他哪曾想到,当他带着那份激情与激励开始在文学道路上跋涉的时候,他的一生注定要经受艰辛的磨砺和苦难的考验。
尽管也曾有过诗文发表于报刊的短暂愉悦,也曾获得过更多女孩子赞许的一瞥,但,考验很快就来了。1979年高中毕业时,满脑子装的净是《艳阳天》、《金光大道》里人物的他,发誓要像浩然那样,守住故土做农民作家。当年高考,数学差21分,落榜;二次高考,数学差14分,落第;三次高考,数学差26分,落马。三次补习高考,三次摔落尘埃,没成就大学梦,反倒在文学积累上颇多斩获:其间,他搜来大量“闲书”,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戏剧美术……手不释卷,苦心攻读,甚至连《新华字典》都通读个遍,一下子成为学富五车的书生。而这个书生却在1981年的冬季征兵中穿上戎装,登上停泊在舟山的战舰,成为一名“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的年轻水兵。
当兵五年,成天与大海打交道,造就了他大海样宽厚仁爱的胸襟和钢铁般的意志。在这中国第四大海岛上,喝的是从内陆传输过来的自来水,吃的是从大海里捞上来的鱼虾,读的是东方哲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典籍。不便的交通禁锢不了思想的沟通和精神的对话,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对哲学和艺术的思考过程,创作了大量诗歌,以一个诗人的身份活跃在那个时期的文坛上。可以说,从一个文学爱好者到一个诗人,他用了十年;从一个诗人到一个武侠小说家,仅准备期就是七年。
二、
五年后,满腹经纶的他告别军营,手提塞满书稿、诗稿的行囊回到衣胞之地。白天,把浑身的力气抛洒在田间厂房,入夜,或握一管狼毫,龙蛇竞走于宣纸之上;或铺一叠素笺,激情流泻于钢笔之端;或执一柄龙泉,清影弥漫于庭院之内。海中村多了一个蹬方口布鞋、着白布长衫、执竹骨折扇的文士样农民。
且不说历史是在怎样嘲弄着一位徒负壮心的退伍军人,也不说迫于生计是怎样的转徙南北颠沛流离,更不说在勤奋阅读艰辛写作之余得怎样的忍受世俗的眼光,在世人的眼里,一个不谙世事和农事的书生,无异于一个不务正业的游手好闲者。上天似乎故意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用多舛的命运来考量他对文学的坚贞。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当过农民、小厂文秘、建筑小工、乡治安联防队员、联防队长、乡文化站图书管理员、文化站长、文化馆创作辅导员,最让人羡慕的职业就是省作协文化中心图书编辑、县报记者。其间,他经历了爱情的大起大落,经历了生活的穷困潦倒,经历了事业的起起伏伏。然而,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他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书籍,像每天静心打坐调息吐纳那样潜心研究佛学。他的书法舒缓有力,柔中藏拙;他的诗词不泥古意,性情十足。他在砖缝瓦屑间创作了上千首诗歌,走完了武侠小说创作必须具备的历史、文化、宗教、地理、服饰、饮食诸种学识修为的积淀历程,而他的上百万字的武侠小说处女作《逐鼎问仇录》就是在这个时期、这种环境下写成的。
终于有一天,他大彻大悟想通了:砸碎铁饭碗,辞去记者职务,去过自由却无保障的卖文鬻字生活。这一参禅般的顿悟,使然于他不甘平庸不耐寂寞的性格,也是这种性格四处碰壁的必然趋向。这种顿悟造成的结果是,他专心致志写作武侠小说,出版了两百多万字的《陈天下武侠作品首选集》,全国武侠小说界冲出一匹黑马。
幸哉,“顿悟”悟出了正果!
三、
1996年的腊月底,六朝古都金陵笼罩在砭骨的寒风中,明城墙玄武门外湖面的冰上可走人,街头行人大多脖子缩在领子里双手厢在袖子里匆匆而过。
在城中一个规模不大的酒店里,会议室里热气腾腾,弥漫着呛人的烟雾,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召集的武侠小说创作座谈会在这里召开。会间,一个模样粗豪却又儒雅文静的青年长身而起,迎着众人探询的目光和好奇的低语,从武侠小说的起源谈起,言及武侠小说的发展、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以及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四大天王”创作得失等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识超凡,剖析精辟,侃得人晕头转向,目光渐由不屑转为钦佩。再一打听,方知此清朗青年竟是受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江上鸥先生之邀莅席讲演的陈天下,这才心服口服,唯有点头应和而已。
此时的他,已是蜚声华夏大地的武侠小说家。1982年开始为创作武侠小说作案头准备,1988年处女作《逐鼎问仇录》面世,1998年武侠小说首选作品集刊行,前后已发表十部武侠小说,创下半年销售55万套的业绩。我敢赞他是大陆武侠小说作家第一人,非唯此种业绩,实因他的小说有种扣人心弦的力量,博大精深的胸襟,形象迥异的人物,鲜明生动的个性,以及通过描述所透露出来的博学、才识、修养和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读完他的作品,由不得人会钦佩之心沛然而生。
曾经担任《湖南文学》主编的李一安这样评说陈天下新武侠小说:“无论是对琴棋书画内容的表述描写,诗词歌赋的运用,以及对江湖规矩的交代,及对书中人物的哪怕是偶一出现的江湖人物的取名及取绰号的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江湖文化气息和作者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表达了新武侠‘武’与‘侠’的精神气质”。以对西部诗歌作出鸟瞰式概括和准确评价的文学批评家唐燎原也有话说:“我曾对堪舆学产生过兴趣,并对藏密气功及与之相关的印度瑜珈有过涉猎,但读了你的武侠小说后,深感我涉猎的浅显。书中牵扯密宗修持、教门功法、经史子集和古典诗词中的章句要旨,真令我大开眼界,始知武侠小说实在可列为文学中的上品,比起当代的‘现实主义’们和‘先锋现代’们,这类作品似更能给人以浩然正气”。
读了这些评语,始知非我一人对他有盛誉,于我之前已有成名成家者褒奖有加了,于是乎,顿生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四、
对“武侠小说作家”的头衔,陈天下并不买帐,他觉得自己是“左手写诗,右手写小说”,首先是个诗人,然后才是武侠小说作家,写武侠小说是为谋生,搞严肃文学是为传世。
如果他的左手是写诗的话,那么,他右手写的不仅仅是武侠小说,还用“陈舰平”这个本名和笔名“赤铁”、“夏午”、“禺心”、“林时公”、“朱坦”写过小说、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用“陈尔雅”编过《扬子江诗刊》,与人合著过理论集与评论著作《写作指津》、《中学生如诗如梦的心灵歌唱——学生精短散文导析》、《中国家长批判》以及游记集《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烟台》、《从洛阳到威海》等书。
作为一个高产作家,他手头待出版的书稿,尚有《陈子安品读〈庄子〉》(十四万多字)、《曲园艺事》(七万多字,南通籍山水画巨匠尤无曲艺术人生事略)、历史武侠小说新著《红拂》、古诗译稿《东方的的钟声——中国历代抒情诗选译》(正征求英译合作者,以出版英文版)及现代诗集《在大地的边缘》、散文集《生命的感觉》、旧体诗词集《陈子安诗词小集》、文化游记作品集《山海齐鲁》等九部书稿。
当然,他的左手除了写诗,也写诗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便提出“戏剧诗”理论,所写《论戏剧诗》一文对"戏剧诗"作了科学界定,认为戏剧诗是与叙事诗、抒情诗并列的三大诗歌体裁,并对其诗歌技巧、理论沿革与诗体发展历史作了系统阐述,纠正国内对西方文艺理论家狄德罗、别林斯基等人所说的"戏剧诗"理念的误解,大声呼吁"要重视戏剧诗创作",惜乎当时忙于"理论创新"的诗坛对此未加注意。现在,网络上关于"戏剧诗"的实践渐多,正蔚为风气,这是否可看作对他当年"戏剧诗"理论迟到的回应?
他从事诗歌创作时间颇久,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至今,已发表300余首。他近又在中国诗歌学会网站开辟专栏《记录者陈舰平:诗人诗事》,栏目开出,颇受诗歌界人士欢迎。
他有过属于自己的小家庭,拥有过被朋友羡为“神仙眷侣”的知己红颜,但是,当新世纪的车轮驰来的时候,这个小家庭却走到尽头。是什么原因致使小两口劳燕分飞?瞧着他黯然的神色我不便打探,但我知道,就是在那一年,他踏进中国作家协会的大门,成为全国7000多名作协会员中的一分子;就是在那一年,他结束了颠簸的生活定居北京专职写作。按照他的说法,一个在小学四年级为“初恋”而萌生的作家梦,终致在四十岁的时候得以实现。
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天下。
纵横于江湖,捭阖于武坛;笔耕于纸上,雄视于天下。
人物链接:
陈天下,原名建平,从戎时避同名而易名为舰平,字子安,号江东白衣,常署江左子安。通州人,1962年生。陈舰平喜欢旧体诗词与书法,有自况联:"读书若食桑,作文如吐丝"。所作书法曾在浙江、上海与江苏获奖。爱好武术、气功,性格豪侠,结交天下,复名其居为"剑评楼"、"剑评堂"。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发表作品,写武侠小说专用笔名为"陈天下"。"陈天下"三字风靡国内武侠小说界,被称为中国大陆武侠文学开创期四大作家之一,国内武侠第一名刊《今古传奇武侠版》称陈天下为中国大陆武侠文学先行者。2006年新版武侠小说《天下无极》被网上评为"年度最值得收藏经典魔幻武侠"。近在网络发表系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巨著《剑侠李白》第一部《剑侠李白前传》,第一部书稿长达百万多字。此系列共分四部,总字数将逾四百万字,为国内罕见的历史武侠巨著。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小说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