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洛阳龙门石窟(六)万佛洞

(2016-06-17 16:52:30)
标签:

洛阳龙门石窟

分类: 国内游

http://s2/mw690/001IZBSYgy72ycSXdn351&690
                                      参观完摩崖三佛,我们又开始爬山了。下一个大的佛龛是万佛洞......

 

http://s4/mw690/001IZBSYgy72ycU1nF1c3&690
                   沿途,随处都可见岩石上偏布大大小小的佛龛,相信每一个佛龛都有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http://s16/mw690/001IZBSYgy72ycU8zkbaf&690
                    雕刻在岩石上的人物形态各异,虽说经过了千百年的风化,但仍看得出雕刻得很精致。


http://s11/mw690/001IZBSYgy72ycUaBCO2a&690
                         我真想停下脚步细细逐一欣赏,却身不由己被“滚滚”的人流一个劲的推向前。


http://s16/mw690/001IZBSYgy72ycUdt7N6f&690

http://s1/mw690/001IZBSYgy72ycUiexq40&690

http://s15/mw690/001IZBSYgy72ycUpCoK4e&690

http://s11/mw690/001IZBSYgy72ycUsjTI6a&690
  真的无法想象,当年的石匠们是怎么样的在西山这块大岩石上,密密麻麻的雕刻出属于他们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作品。


http://s9/mw690/001IZBSYgy72ycXofZS28&690
    万佛洞到了.......。洞口是密密麻麻的游人,实在无法拍照一张万佛洞口的完整的照片。只得能拍哪就拍哪吧。

  万佛洞是唐高宗宫中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之比丘尼智运禅师共同主持为唐高宗(天皇)、武则天(天后)、太子李显和诸王祈福所建造的。这是唐代法家人物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一处重要洞窟。万佛洞也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

 
http://s12/mw690/001IZBSYgy72ycXqpbt0b&690
    好不容易的终于挤到了洞口前面。可以看到, 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环绕精美的莲花周围的字迹是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它说明了该洞窟是在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开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如今字迹已经斑驳,依稀看到大唐永隆等字样。

    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么人为什么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大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智运禅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太后指武则天。

 

http://s2/mw690/001IZBSYgy72ym1sgE1e1&690
       光线不好,且被拦在离洞口有一段的距离之外,虽说也拍下了照片,但没有专业记者拍得清晰,因此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8/mw690/001IZBSYgy72ycXvncb07&690
                                            (同上)

    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面向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于仰覆莲花束腰须弥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有四位金刚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的背后还雕刻有52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坐着一位供养菩萨,他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http://s8/mw690/001IZBSYgy72ycXz8B9b7&690

http://s8/mw690/001IZBSYgy72ycXHnhR07&690
   在洞内南北两壁上雕刻有15000多尊高约四厘米的小佛,每尊只有四厘米高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些飞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六位伎乐人,手持箜篌、法锣、羯(jie)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他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http://s2/mw690/001IZBSYgy72ylBRlOp11&690
                                      (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16/mw690/001IZBSYgy72ylBUMVh0f&690
                                      (本图从网上下载)
    这些飞天的神仙,如果没有网络,我们还真的是无法看到的......

 

http://s15/mw690/001IZBSYgy72ylA65Iibe&690
                                       (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15/mw690/001IZBSYgy72zURRkIK8e&690


http://s7/mw690/001IZBSYgy72ylDh22a56&690
                                      (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13/mw690/001IZBSYgy72ycYZp2Adc&690
                                                                          幸存的力士

 

http://s3/mw690/001IZBSYgy72yd1ngUq22&690

                                                                            力士的光脚丫
       http://s5/mw690/001IZBSYgy72ylG8vNGc4&690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型最大造型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代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http://s13/mw690/001IZBSYgy72ylN5bjuac&690
       这张照片我参观的时候没看到,是回来的时候补课才看到的,可见补课的重要性。(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4/mw690/001IZBSYgy72ycZ2pr5b3&690
       洞外南壁雕有观世音菩萨像,它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匀称适度,右手执尘尾轻依肩头,左手提净瓶娇不胜力,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尽管头部略有损坏,那情态,那体态,那优雅的动作,让人不难想象其面部是绝对明艳动人的。在这里,人们不能不想到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洛神的句子:“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无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焉知雕塑家不是按照曹植的描述才精雕细刻这一尊观音的?这是人性的觉醒,这种从神的身上去展示和追求人情世态的艺术风尚,我们要差不多1000年后才能在西方艺术家拉菲尔的《西斯延圣母》中才可以见到。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


http://s9/mw690/001IZBSYgy72yd16NQI48&690

http://s16/mw690/001IZBSYgy72yd1aK3t2f&690

http://s1/mw690/001IZBSYgy72yd1e2KAd0&690

http://s6/mw690/001IZBSYgy72yd1h64Zb5&690

http://s1/mw690/001IZBSYgy72yd1kokEb0&690


http://s8/mw690/001IZBSYgy72yd1vFXx07&690
       万佛洞给我的印象就是:里里外外都没有一点空闲着的地方,到处都满满当当的雕满了佛、菩萨,还有力士
啥的,他们千姿百态,表情各异.....。我太想将他们都一一的给全拍下来了,可惜不行啊,除了游人太多,还有就是时间不允许......。

 http://s5/mw690/001IZBSYgy72zsekINC34&690

      下面,我们继续走进龙门石窟.

 



                                                                                                    (文中黑粗体字部分内容均从网上下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