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鲁诗词课第二讲: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018-04-23 13:08:45)
标签:
宋词苏轼望江南诗词课黄州 |
分类: 愚鲁诗词课 |
孩子们:
今天我们开始《诗词课》第二讲。之前和妈妈讨论:讲什么呢?道理上说:既然是诗词课,自上次大略讲了唐诗之为中国古代诗的高峰后,这次应当讲中国古代词的高峰——宋词。先诗后词,诗和词的大概情况你们了解一下,便于日后讲得更深一点。
第二个问题,我和妈妈讨论的:讲了宋词概要后,第一次讲哪阙词?妈妈有很多推荐,我说到讲的时候再说。现在正是讲的时候,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像一片疾驰的白帆,突然划开爸爸脑海里水天相接处,就是它了!
愚:“帆!帆!帆!”
“愚宝,又会说一个字啦!棒!”
——“鲁呢?瞪这么大眼睛!咱们开始吧。”
先看宋词是怎么回事。唐诗是唐朝人写的诗,宋词是宋朝人写的词。宋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在唐以后。词又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总字数一般比诗多。宋词其实是宋朝人写的歌词。写词又叫“填词”,先有音乐,再根据音乐把词填上,成为完整的一首歌曲。现在公认的最好的宋词其实就是那时候的流行歌曲的词。补充一点:很多诗也是歌词,尤其唐诗。唐朝强盛,当官的和普通老百姓心情好,外国人也经常来访问,心情好加见多识广,普遍地爱唱爱跳。常有人说:诗词不分家,在爸爸看:首要的,它们都具有音乐性,都能唱;其次,诗家亦词家,诗写的好的词也差不到哪儿去,反之亦然,它们在文学创作上紧密相连。
说回宋词。长短句唐代就有,入宋以后大大发展。上节课咱们说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特点:“一代有一代之所胜”,唐胜诗,宋胜词。那:为什么宋人词写得又多又好呢?
爸爸认为:首先,唐诗铺垫得好。诗是凝练文字的艺术,词也是。唐诗把世间百态拿来,以短则20字、长则56字冻结住、并装嵌好,如此训练,持续289年。中国人文字凝练的本领,自此:登峰造极。宋在唐以后,自然继承了诗的创作遗产。第二点原因,是宋代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宋代在军武上整体不太争气,在与西北、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冲突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对外战争越是打不过,统治者越要绞尽脑汁稳定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否则,内外交困,速速亡国。
修内政,亦即调整内部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宋人日子过得不错。孟元老追忆北宋崇宁期间首都的繁荣景象:“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小日子有滋有味。当然,不排除:只是国家局部地区的少数人日子不错,前线将士仍然很苦。但至少:好日子让相当一批人——有文化、有官爵的士大夫——有条件歌舞作乐、金樽频倒。大词人晏殊“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几乎天天办party。有个词叫:上行下效,当官的喜欢歌舞,老百姓也喜欢。据载,首都有很多勾栏、瓦舍等为老百姓服务的歌坊戏园。有的规模甚大,“可容数千人”。而且“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长短句、歌词、宋词拥有雄厚的读者基础。同学们记一件事:靖康之变。它是宋朝的安史之乱,国家差点完蛋。靖康之变以前,像前面说的,宋人日子还不错。即便在靖康之变后,国土让外敌占去许多,但中枢搬到杭州,修内政、保境息民的大战略没怎么变。“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上上下下对娱乐的需求仍然很大,仍然喜欢长短句。
有宋一代,这种喜欢基本没停。唐圭璋所辑《全宋词》及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录存完整作品二万余,有名姓可考作者一千四百三十余人。宋人喜欢词、喜欢写词,如唐人喜欢诗。特定历史环境造就了宋人爱词,加之唐诗的铺垫,奠定了宋词大胜的基础。其三,最要紧:大词人迭出。爸爸上一讲就说过:所谓某艺术形式的兴盛,就是大师多。
第一批大师,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等,作品题材还窄。第二批大师,如柳永,在形式与内容上对宋词均有新的开拓;稍后如秦观、赵令畤、贺铸诸公,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苏轼就属于这批大师:柳永是他长短句创作上的假想敌,秦观干脆是他学生。第三批大师,代表人物周邦彦,宋词创作完全成熟。三批大师在时间顺序上互相交错,对宋词创作的贡献亦非互相脱节,只是根据宋词发展的大略三个阶段,暨传承、兴盛、深化,有所分别。你们将来会在语文课上不停遇到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简直串成熟人。
咱们今天读的是苏轼——苏大师的一阙代表作。这个人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UFO,独自占据一种天才的档次,其他人基本比不了。中国历史上,能在诗、词、文、画、书、烹饪、讲段子全面超过他的,没有。他门门功课10000分,满分100;其他人能在一门功课100分,已足称大师。比大师还牛的人叫啥?大大?你们将来去研究。反正爸爸只知道:宋代他就是全民偶像,今后人类只要不灭亡,他还是。
苏轼的一生不复杂,除了创作就是当官。爸爸觉得他属于典型的中央干部当不好,最多只能当个市长的那种人。一辈子当官,一辈子被调来调去,全国现在好多和他有关的旅游景点。他最有名的一个官职也是他最小的一个官职是黄州团练副使,小破芝麻官,写出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课都要求背诵,不讲了。这个人的特别之处在于:混成这样,一定满腹牢骚;他混成这样,能苦中作乐,且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清醒。到达黄州后,起初住的非常次,搬一处好点的地方,写下《迁居临皋亭》:
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
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
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
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
归田不待老,勇决凡几个。
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
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
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
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
那意思:我知道我现在挺惨的,又穷又饿,但好山好水好风光,还不错。人一辈子本来就不太平,混这么惨,反而没负担,挺好。全家搬了好点的房子,可喜可贺,和惨比起来,正负为零。——这路人不多见吧?
今天咱们读他的长短句代表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也和搬家有关系,是命人修了一处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后写的。苏辙也是大师,以后再说。苏家是从外星组团来的。此《望江南》写于他在密州做市长时,那是到黄州之前。当时他刚被排挤出中央,好歹还是地方高级干部,和写《迁居临皋亭》时心境又不一样。咱们一起读: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愚鲁:“苏!苏!苏!……”
“不错,不错。”
还是看词。上阕: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中,柳枝起舞。登超然台眺望,护城河半满,城内花全满。春水微澜,花色奔放。家家瓦房,荡漾春雨之中。下阙:寒食节后,酒醒思乡,又不能在老朋友面前思乡,喝茶喝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爸爸说了:那时苏轼还没黄州时那么惨。所以情绪上来,还需要自己给自己打个岔,喝茶喝酒转移一下。你们看《迁居临皋亭》,属于完全的“既来之则安之”,不必打岔,更坦然地接受并享受眼下的一切。虽然《望江南》写于超然亭,明显他还没黄州阶段的超然,自解多,自解即与真实人生隔着的那层。黄州阶段,人生已在胸膛雕出铠甲的纹理,便无需自解这层铠甲。爸爸今天主要就想让你们通过前后两个阶段的苏轼看到人的成长。
是的,你们是小孩子,天天成长。苏轼和爸爸这些大人,也在天天成长。苏轼性格好,糟心事能排遣掉,仍需排遣这一过程。到后来,不必排遣,人生境遇随时下笔,下笔成章,在爸爸看:算极大的成长,简直快长成了。四十多岁才能妥善自处,不算早。人生面前,成长之中,没有“生活的天才”这一类型。而且越是艺术天才,越经不住生活的消磨。他们太敏锐、太多情、太接近人,较比凡夫:便越要全盘接受冷漠之冷、无情之悲、以及人性底层那些肮脏的东西。就像妈妈写字用的宣纸,越干净、越薄,越要承载更多的墨迹。此番道理,几乎是人生的公式,你们听一听,以后自己演算。
爸爸说了:其实《望江南·超然台作》境界不高,主要妙处在苏轼写得太好。“风细柳斜斜”,风夹在柳枝里,像弹琴的指尖,原本看不见的风一下仿佛可见。“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两句有色彩、有形状、有温度,居然还有明暗。它们带来的是安详运动着的声光和谐的世界,并非碎片的剪影式的瞬间。照着这两句拍摄,是最美的电影镜头。“诗酒趁年华”冠名全词,多数中国人都能背。写的是苏轼,是每个人的不甘心,是不甘心之余对命运的温柔反抗。苏轼的诗酒、刘长卿的诗琴,一个道理,都是他们自己通向极致幸福的桥梁。翻开中国古诗词,满眼诗、酒、琴、茶。有人批评是文学的概念化,爸爸认为:自解不易,事出真心。诗词一家,它们与古琴、美酒、新茶又是近亲。只道是:人生不如意,诗词呼琴唤茶聚一聚,共同解决问题。如开家庭会议。——陶渊明以前,诗词的家庭还小,自然没有这么多家庭关系;李杜元白以后,诗词豪门钟鸣鼎食,何止美酒、新茶几户亲戚。
咱们今天一起读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又大概看了看宋词怎么回事。爸爸也是自寻烦恼:苏轼的话题打开,几节课绝然讲不完。可以下课了。
愚:“爸……爸爸。”
“下课!”
写于北京家中
2018年4月19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