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愚鲁诗词课

(2018-03-29 17:06:32)
标签:

诗词

家庭教育

苏轼

常识

美学

分类: 愚鲁诗词课

未及而立,儿女双全。老大愚儿,小小子,目前一岁半;老二鲁儿,小“菇凉”,来到这个世界一礼拜。

刚结婚时,我和妻子就议定:将来若幸得两子,老大叫“愚”,老二叫“鲁”。苏轼《洗儿诗》曰:“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横不论苏公本意谓何,借他这句,寄托我们夫妇夙愿:望命运温柔对待我们孩儿,一个憨憨一个也别太聪明,公卿不公卿的——惟其正常长大最好。

2016年2月,亦即我回国后不久,妻子便被查出怀了愚,同年10月16日做爸爸。全家动员,席不暇暖,而我被分配的工作是:读书给他听。读什么呢?试了好几种,如童话、历史、伏尔泰《哲学辞典》,我读我的,他闹他的。唯独给愚讲诗词,他安静聆听,听完还会“嗡嗡”地啸一段高论,再床上打几个滚——像铁板上翻鸡蛋——不对——像翻书。催我翻书。就这样:他越长越大,诗词越讲越多——《古诗十九首》、仙圣佛鬼、“大江东去”、“绿肥红瘦”……乃至里尔克、迪伦托马斯,我的积累眼看见底。

上周,鲁出生。诗词课又多了位小同学。不行!不行!我得重新规划我被分到的读书的工作。这就有了干脆正经开一堂《愚鲁诗词课》的念头。此前随便讲我喜欢的,如:偏好诗佛,便就着短短一首《鸟鸣涧》大讲特讲,有的没的拉出一车;不懂诗鬼,只好一遍遍读,解我单纯喜欢之渴。乱无章法。江郎才尽并反思我的教学工作后,决定:先写好所谓教案,再讲,再将临时发挥的内容与教案相容,最后整理成文。不论如何忙,一周至少一次;不论如何门外汉,每讲至少含赏析、常识、知识三部分。

试验几次发现:每次讲的东西整齐多了;整理成文,方便我随时自察以及他们长大后继续学习参考;成体系、成文后,也方便同好者雅正。鲁出生前,刚出了个人第四本书;有了这件事,写作空窗期马上填补。随便算来:一举四得。唯一的苦恼是:如讲李贺《马诗》,承上启下地又读进不少韩孟元白及晚唐诗作、边塞诗,饼越烙越大,烙太大。非得费一番如留学时做论文那样的工夫,最最起码:把题开好。而且不论如何筹备,讲出来的不能太多,童言童语的鲜嫩枝蔓何能挂那么些铁葫芦。所谓备课,相当于酒缸里遨游,最后带一瓶汽水出来。

想来:愚鲁起名源自苏诗,碰巧愚爱听诗词,选择给他们开家庭诗词课纯个人之事,不足为外人道。只是有朋友关心:为什么孩子要读诗词?其实在普遍认为这是一件无可辩驳的好事时,我也还有这一问。有时边备课,边自我怀疑:毕竟他们太小,话还不会说,对这个世界的经验是零。换个说法:学龄前儿童的家庭诗词课有何独特的意义?

人类健忘,阅读是同健忘的和解,而这种和解,或许产生超越阅读的实绩。话说回来:一边读一边还在忘。人终究是胜不了忘性的,乃于知之越多,忘得越多。何来和解?把人——尤其孩子——当作土壤,阅读是播一枚种子:或发芽,成擎天大木,将来做学者、作家,读有实绩;或未发芽,读无实绩,它便与大地相溶,滋养土上别的树木。别的树木,是阅读以外更广阔的多的人生。人生何其之大啊。

读诗词长大的孩子几人将来写诗、几人做研究?我们不过从孩子那里掬一捧土,小心放一枚包含常识、知识、美的种子进去,再把这捧土抚平在他们的大地。同愚鲁读诗词,无目标指向,将来他们的土里生出何等胜景,静观,并期待着。而这也是我,世上转了快三十年,通过你们对人、人生的一次还原。与你们读诗词,指引我回到同遗忘的和解关系中,但免不了:继续遗忘着。

总的说:其一,诗词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为孩子种一枚瑰宝化成的种子,长出何种风景,总有诗词的一点贡献。其二,帮家长温故知新,读得少,忘得快,防止积累见底。其三,我觉得最要紧:让孩子早点进入同遗忘的和解中,早知早忘,忘了再学,种子一遍遍撒下去,土壤一层层厚起来,也看到人、人生原来贯穿一套平添唏嘘的机制。

若有幸运把愚鲁的《诗词课》结集出版,为更多家长看到,便有更多孩子一起读诗词。为愚鲁聚一群无形的小同学,是我这个普通的父亲,在为他们播种的同时,希冀着:天底下无数好土地,倘有几片——哪怕再多一片——共同孕育着集常识、知识、美于同在的种子,“父亲”这桩共同大业便再增几分辉煌。

写于北京家中

2018年3月29日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