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陕西·三原篇(吃在陕西系列文章完结篇)

标签:
a5油饼城隍庙ad9老黄美食 |
分类: 杂七杂八 |
吃在陕西·三原篇(吃在陕西系列文章完结篇)
“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
“天下没有写不完系列文章,就算拖拉个小半年,也少不得在年底有一个完结的日子”出处:近现代·鲍鱼筒子的超超超超长篇吃货纪实报告文学《吃在陕西》第六集·三原篇
三原县:三原县,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后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这个有些熟悉,似乎个平凹大爷的书中有过介绍)而并称三原,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年历史,现今下属于咸阳市(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2公里)···
一、三原的老黄家
进门后感觉客人已是不少,墙上挂着各种名小吃的牌儿牌儿,厨师们都在紧张的忙碌着
泡泡油糕:老黄家的大菜就不提了,这里只介绍小吃,首先就是三原著名的泡泡油糕,它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外观其色泽乳白,表皮蓬松,犹如轻纱织就,蝉翼作成,可谓巧夺天工。
要说起来老黄家的泡泡油糕还是相当祚实的,个头挺大(得有我一个巴掌大),怎么炸成这么个大鼓泡儿让我很是好奇,吃起来表皮松脆,底部绵软,感觉下部有些窝油。至于味道嘛···要是喜欢甜蜜蜜油腻腻的,那这个肯定错不了
看着它突然想起内首歌:啦啦啦,吹个球儿,吹个球儿,吹个气球玩球儿球儿······
窝窝面,因面丁的形状似窝窝头而得名,做法上类似于陕西的麻食,很小一碗,不够豪爽
凉拌饸洛和蒸杂烩,凉拌饸洛就是陕西的吃法,没啥介绍的,蒸杂烩有点像北方过年吃的全家福,里面有丸子,鸡肉啥的,一锅蒸出,味道挺鲜,感觉就是碗小了点儿,有点吃不够
笼笼肉,据说是三原特有小吃,一份肉配两个荷叶馍,感觉吃起来就是粉蒸肉,肉蒸得很软烂,微带辣口儿,里面的肥肉夹荷叶馍我还是相当喜欢的,口味不错
千层油饼:三元地方名小吃之一,也有叫做金钱油饼、金线油塔的,雅称珍珠卷,俗称抹布串儿。是由清末经营餐馆的赵伯安研制而成,后代代相传至今···应该算是一种主食,食用时配以泡菜和豆浆,别具风味···
夹起来千丝万缕,口感上软绵带韧,口味微咸,虽然里面含有大油,吃起来略有腻口,不过配上豆浆和泡菜一同食用,还挺舒服的···
金钱油饼:这个我估计就是千层油饼做好后再煎炸了一下,一样的层层叠叠,千丝万缕,不过表皮略带酥脆,吃起来又另是一番风味了
窝窝面,三原地方名小吃,一个碗里搁了好小的三疙瘩面团,配料一大堆(臊子,辣椒油,酸汤三种配料外加一个空碗),仔细的问了一下,这面居然有三种吃法····
取另外内个空碗,放入一团面,放入一半臊子和一半的油泼辣子,拌匀食用
另取一坨面,放入酸汤碗中蘸食,吃法上有点儿像户县的摆汤面
将碗中剩下的一坨面上放入剩下的一半臊子和油泼辣子,倒入酸汤,混合好后连汤带面一起食用
老黄家三原小吃价目表,右首的图是一份套餐价格和内容
不知道庙里面是个啥样子?不好胡说,不过看门口的送子观音,画的还是相当给力的
面对城隍庙左首旁的一座老楼,这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千层油饼的正宗传人,百年老店·赵家
赵家的三,四代传人
**三原县城距离咸阳车程约40多公里,从西安城西客运站或咸阳汽车站均有开往三原方向的班车
**三原还是有很多名胜古迹的,对历史感兴趣的筒子可以好好看看,整个县城不大,一天可以全部走完,我在县城的行程基本全部用腿儿,没有坐车
**当地民风淳朴,问道儿什么的都很热情
谢谢!谢谢!谢谢!真写完了,这是年终大结局了················
(完)